王小波说:“有些崇高比堕落还要坏”。
王小波在他的一篇文章里说了这么个故事:七十年代,有次河里发大水,冲走了一根国家的电线杆。有位知青下水去追,结果电线杆没捞上来,人却淹死了。这位知青受到表彰,成了革命烈士。
没错,这种为了挽回一根国家的木头而牺牲掉年轻的生命和国家许多年幸苦培养的行为是不可取的,这种短视的高尚行为也不值得我们去提倡。但相比于这种崇高,我觉得更让人难以接受的崇高倒莫过于“好心”和“伪善”了,因为前面那种牺牲行为至少是为他,后两个往往是为己。
用罗素的话来讲:这个世上绝大多数坏事,都是好心人干的 。而坏事里最坏的那部分,则百分之百都是“好心人”干的。
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好心指的是某些不恰当的好心,而不是对人心善良这一面的全盘否定。好心本身其实也没什么错,不恰当的好心往往会产生坏的结果。不管动机多纯,初心多善,不管实际地去施加好心都会事与愿违。最著名的例子应该就是那个因为可怜一只小海龟,结果让全岛的小海龟都被吃掉的故事了。
虽然上面这个案例比较极端,但是生活中我们也不乏有被一些好心人弄得不胜其烦的时候:你明明想一个人静静,却总有不了解你的人来扮演你的情感顾问;有时你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有些好为人师的人给你“指点迷津”;你只是想过简单的生活,也总有一些好心人喜欢给你诠释生活的意义,梦想的高远......
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心?
真正的好心应该是设身处地多为别人想想,想一想你的帮助是不是别人需要的,或者你的帮助到底能不能帮别人解决问题。别人如果在伤心时习惯独自待会儿,就不要反复去劝慰;如果他们需要从必要的错误中学会成长,就不要一开始好心地告诉他们答案;如果你不曾过好自己的生活,就不应到处扮演上帝指导别人的生活……
一个好心人,最重要的是不要用自己所谓的“好心”去绑架别人。不要沉浸于自认为帮助了别人的快感中,如果你不曾知道别人的真实感受,你的好心有可能成为对别人的再一次伤害。所以,好心没有错,但不要滥用。
说到伪善,许多人都会把它看作是一种套着崇高皮囊的罪恶,是虚伪,是欺骗,有时甚至比光天化日之下的伤害还让人难过。伪善对人的伤害,就像是你好不容易敞开心扉了,却被人在心口深深地插了一刀,那种始料未及并极其尖锐的痛足以让你刻骨铭心。
伪善是为了满足私欲而伪装的善良,有时为了欺骗他人,有时是自欺,但选择去欺骗的人肯定是怀有目的的。如曾国藩所说:“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著一物,心中别有私见,不敢告人,而后造伪言以欺人,若心中不著私物,又何必欺人哉。其所以自欺者,亦以心中别著私物也。”
关于伪善,曾听过一种解释是这样的:一个人伪善,至少证明他还是懂得善的标准,对它有所顾及,如果人们都愿意装好人,这世界或许会很美好。这种考虑客观行迹而不考虑内心动机的观点,不能说完全是错的。一个人如果愿意伪善一辈子,那最后伪善也算不得是一种坏。只是这种情况几乎罕见,假装一时不难,难的是假装一辈子。
如果大家都假装好人,也许从社会表面上看一片温暖,但是如果我们提倡的是这种“论迹不论心”的善良,只能说我们已经对这个社会失望了。诚然,我们不可能一直都是好人模样,有时也会说些言不由衷的话,做一些并不由心的事情,但我们不能把这种伪装当成常态,当成处世的原则。人与人的交往如果是建立在伪善上面,那诚信就没什么意义可言。一个人愿意为了某种目的连道德都可以伪装,势必也会有一天为了他的目的撕破所有的伪装,给你造成最大的伤害。
人们为什么要学着伪善?
一是,因为生活在社交人群当中必然要求人们相互迁就和忍让,善良的外表更容易被人接受,至少不用招来别人的反对。
二是,像叔本华说的:“一个人,一旦为了名声和金钱而活,就不会在乎手段正不正当”,而伪善无疑是很好的一种手段。
但除非已经麻木不仁,尚有良知的人怎会不顾内心的真实感受而选择做一个伪善之人。人的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是自然而不需伪装的,那样的善才是最能打动人的。
我无法知道是伪善还是真善能在这个社会更好生存,但我想从长远来看,每个人都应该更喜欢与真善为友。毕竟伪善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没人愿意自己的生活长期被不安全感包围,这是人的本性。
不管是有时候所谓的“好心”还是伪善,人一旦开始涉足都可能让自己无法自拔,而别人也难以防护。堕落还不是最差的,毕竟还有蜕变的机会。选择躲在崇高面具背后的“好心”和伪善,在自我满足中一步步沦陷才是最差的,因为这种容易上瘾的病症会侵蚀灵魂。
善用自己的好心,不刻意去伪装善良,做自己的事,懂自己的心,就是一种崇高。这种崇高,会在不经意的举手投足间自然流露,是一种恰到好处的表现,也是一种淡然的美,更是可以让你就算不被所有人喜欢,至少也不会对自己生厌。
而那些刻意的、假装的或不合时宜的崇高,往往比堕落还要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