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早光着小脚丫走遍树林和山岗。她采的蘑菇最多,多得像那星星数不清;她采的蘑菇最大,大得像那小伞装满筐。噻箩箩箩箩箩哩噻箩哩噻,噻箩箩箩箩箩哩噻箩哩噻……”
早上跑完步,拉伸间隙,看到树丛中有几多蘑菇,忆起小的时候,我也曾是那个采蘑菇的小姑娘。
听大人们说,立秋之后,山上的蘑菇就没毒了,所以那个时候,立秋之后总会盼着下一场雨,然后再盼着出太阳,这样山上的树林里和草丛里就会新长出好多蘑菇。
大人们会去距离村里很远的深山老林里采蘑菇,背着山上割的条子编成的大背篓,再挎上条子编成的大篮子,穿上长衣长裤,带上中午吃得饭和水,把采蘑菇正儿八经地当成一天的活计。
他们最常采的蘑菇叫大白菇,像是一把把撑开的小伞,只不过伞是倒置的,伞面向上翻卷,伞面边缘有的也是朝上,有的微微往下翻卷,就像是撑开的伞遇到了大风时候的样子;或者把一朵朵大白菇比喻成一个个漏斗,似乎也很贴切。翻过来,一层一层如扇子状叠在一起,又像是百叶窗,一层一层排列整齐。大白菇的梗很粗壮,长短不一,是名副其实的白,洁白如云,比上边的菌肉还白几个度。
大人们几乎每个人都会满载而归,而我们小孩子每每只有羡慕的份儿,一是路途太远,二是山路太难走。不过他们采回来之后,我们小孩子会帮着晾晒,顺便把里边夹杂着的草屑挑出来,再把蘑菇根上的土弄掉,也可以当做是自己采的大蘑菇般过过瘾。
村子周围的山上在下过雨之后也会长出蘑菇,是那种小灰蘑,不会长在很高的地方,一般有树荫,有草丛就可以,有的还会长在两块耕地之间的石头垄下。
立秋之后的天不热了,还没开学,约上三五个好友,一人挎一个小篮子,兴匆匆地去山上也过把采蘑菇的瘾。
我们采的最多的蘑菇是小灰蘑,灰色的面,灰色的梗,一簇簇地连在一起,一个蘑菇还没有大人们的一个手指头长,这个小灰蘑展开的像是一把把撑开的小伞,是正面撑开的,有的那种刚刚长出来的还包在一起,像是合拢着的伞,如果运气好,能碰到一大片,这一大片采不完,篮子就被装满了。
大多时候,都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得一点一点儿地找,灰蘑的颜色又不显眼,跟那个树干的颜色差不多,藏在草丛里,一不注意就会成为前面马虎之人的漏网之鱼,变成后边跟着的小伙伴儿的篮中之物,别提多懊恼了。
懊恼归懊恼,那也没办法,谁让你眼睛看不见呢,于是暗下决心,下一处,一定找一片大的,馋死你,哈哈。
如果采的多,晚上就能加餐了,回去把蘑菇挑一挑,把梗上的泥弄下来,再用清水仔细洗几遍,蘑菇炒鸡蛋,蘑菇炒肉,不仅香,那个蘑菇味儿还浓,想想都要流口水了。
晚上躺到被窝里,一闭眼睛,眼前还是一大片灰蘑,一簇一簇的,像是林间的小精灵,树荫下斑驳的阳光,照在蘑菇上,一闪一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