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书的难易程度分为10级的话,这本墨倾城写的《三毛传》可以1级,没有难度,而且到处都是修辞的堆砌。
让人一读的时候就觉得这不是传记,作者一点都不客观,全程都是诗一般的语言,给三毛上光上色,作者只是在一厢情愿的勾勒出她心目的那个三毛的形象吧,连每一篇的名字都是刻意的浮夸,不过书封面上选用的三毛图片都不是其经典形象。
如果这本书也有销量,那也是沾了三毛的光吧,好水的传记啊。
不过读完全书,透过作者那充满柔光的描写手法,大体还是可见三毛的轮廓。
我青春年少时也读过三毛的那些书,不过看不懂,就是平白的记录行程中的所见和所闻,如果不是大家都说三毛的话我应该一点都看不下去,在那个经济不发达、观念保守的年代,大家是如我一样羡慕她能全世界的流浪么?经由她抵达自己不曾到达的地方,认识世界各地不同的朋友。
在我的初中时代,完全没有自己的经济,也根本没机会去打工赚钱,就很羡慕她。那时把头发一分,也被同学说像三毛,令我沾沾自喜,也想去浪迹天涯。
三毛的这个形象设定也是吃了那个年代的香吧,现在满世界行走的女子太多了,我就曾在马路边认识了一位60多岁的阿姨,完全是被阿姨一身户外的行头和挺拔的身姿所吸引,原来她就经常独自一人去国外旅行,而且还不懂外语。
三毛与当下朋友圈里常见的旅行不同的是她能把那个地方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拍拍照片赶紧奔赴下一段行程,三毛可以把那段生活付诸图文,就自然而然的圈粉了。
不过我想,也许三毛是个很想引起别人重视、需要很多爱的人,我也曾经因为感觉父母不如自己所期待那般的爱自己,就想要走的远远的,让他们够不着,三毛大概也有这样的心理吧,用远走来逼婚,结果没有被挽留,就真的走了。她很会打扮自己,如果真的那么独立那么热爱生活,又何必一次一次的出走呢,又何必跟当时自己并不是很爱的何西结婚呢,最后又何必自杀呢。
女孩小时后若是在没人指导的情况下读很多书,尤其是单一的文学书,会很容易陷入感伤和遐想中,因为少女是感性的,也是有着丰富想象力并容易陷入某个憧憬中,也许是被书里的某个人物,也许是因为几句话,就像《红楼梦》里说的女孩瞎读书容易“移性”。阅读可以增进人的视野,但是没有判断力的阅读很容易误人,想我小学、初中时有不少聪慧又漂亮的女同学,被从书中得来的恋爱梦早早的就从课堂里给迁走了。
三毛从小就读了大量的文学书,逻辑训练很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让她只能去体验爱情和自己的心绪。存留了阅读来的太多的伤感,或许阻碍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一个病了的人生。
如果写作不是传道、授业、解惑,那就跟现在吃顿大餐发朋友圈是一样一样的吧。
感谢你赠我一场空欢喜,我们有过的美好回忆,让泪水染得模糊不清了,偶尔想起,记忆犹新,就像当初,我爱你,没有什么目的,只是爱你——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