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6日,我做了一个决定,养成每天早上5:30起床的好习惯。从3月7日开始至今短短9天,我已经惊喜地发现了这一小小的改变给我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表面上,我完成了三本书的阅读、一个线上课程的学习,还有一些小模块知识的积累和转化。但更重要的是,我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升,我不再感到知识焦虑,不再害怕因为花大量的时间在家庭里而与社会产生脱节。因为有了深度思考的时间,我对未来的规划更加的清晰。同时,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榜样,并且确定了一些自我领导的重要原则。
我把自己的改变和感受分享给身边的人,他们几乎都无一例外也想要改变。但是“早起”对大家来说似乎真的太难了。“我晚上没办法早睡”,“早起太需要毅力了,我真佩服你,可是我做不到”,“早上起来做什么呢?”,“我那么早起,我老公/老婆肯定会觉得我有什么问题”,“我想我可能坚持不了几天”……这些都是最常听到的声音。
我发现我在行动改变的时候,通常要比别人更加轻松顺畅一些,仔细思考之后,我整理了自己在使用过程当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或许对想要积极改变的人有所帮助,那将是我荣幸之至的事情。
第一步:思想革新—自控力 VS 自我领导力
一想到要改变,把自己从“舒适区”赶出去,人本能的第一反应是我需要战斗,调动全身更多的能量去战胜原来那个“不争气”的自己。比如说,你会经常看到很多人在宣誓要戒烟或者运动减肥的时候,会突然紧握拳头、提高音量、长长地呼气,甚至改变身体的姿势等来提高自己的信心,给自己打气。然后呢,我们就会沮丧地发现虚张声势的多,真正成功的少,典型的动力不足。反复几次之后呢,就会大大降低自我效能感,对自己产生怀疑,于是,挫败感、焦虑感、失控感就纷纷找上门来。
为什么会这样呢?长期以来,我们都一直在推崇自控力。顾名思义,就是自己控制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其核心在于“控制”“约束”“放弃美好,选择痛苦”。你看,所有的努力都倾向于“折磨”自己,这显然是违反人性的。我一直觉得对自己要温柔友好一点,生活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没必要再那么“剑拔弩张”地跟自己过不去。
那怎么办呢?我的方法是:放弃“自控力”,培养“自我领导力”。与“自控力”不同,“自我领导力”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前提:1)“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相信我一定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只是我需要更好的自我领导方式来激发潜能,以此来完成更好的自我实现。2)“谁人生来无弱点”。尊重自己的本性,尊重人性的弱点,不要总是跟自己对抗,而是寻找自我合作更好的方法。“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句话本身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激励作用,甚至是阻碍自己进步的绊脚石。很讶异吗?那你想想看,小时候父母总是苦口婆心地跟你说“我这都是为了你好!”,你听了是什么感觉?有时候还挺烦人的,对吗? (请自动脑补我尴尬的笑容,哈哈。没有恶意,只是人性如此)。
提高“自我领导力”其实很简单,经常问问自己如下的问题,就会有很好的效果。“我究竟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人生榜样是谁?他们都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次我定的目标是否真的符合我内心的渴望?”“假如成功的分值是10分的话,那么我可以给自己的行动计划打几分?”“有哪些指标调整一下,对提高成功的分值有用?”“我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开始第一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有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碍是哪些?是否已有应对的方法?或者可以求助的人?”“我有没有高估或低估自己的效能?怎么做,是我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做到的?”“就我个人而言,有利于达成目标的性格特质有哪些?可能是阻碍的又有哪些?我应该怎么激励自己,才能让缺点变特点,甚至是优点呢?”“我现有的资源和技能有哪些,距离目标实现,还缺的资源和能力应该怎么达成?”等等。
千万不要小瞧这些问题哦!这些都是教练技术里常用的问句,也符合NLP(神经语言程序学)的设计原理,所以问题本身就具备力量。
第二,善用“be-do-have”模型
我喜欢随手积累一些有用的思维模型,也会自己创造模型。模型的意义在于节省脑力的同时,全面思考,分步推进,减少盲区,提高效能。人对于自己熟悉且擅长的领域,通常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对自己不熟悉尚未挑战的领域,又常常过于低估。同样的学生,不同的老师,教出来的效果大相径庭,这中间隐藏着人巨大的潜能。
回归正题来说说这个模型:“be”可简单翻译成“像…的人一样生活、工作、思考”,“do”就是行动的意思,而“have”是“拥有什么样的成果或技能或状态”。但假如没有注意或刻意练习,绝大多数大脑自动驾驶的逻辑顺序是“do-be-have”。有什么区别呢?举个栗子:早起。运用这两个不同的思维模型,打开的画风完全不一样哦。
“be-do-have”是这样的画面:“be”—我想要获得那些早起的成功人士一样的人生,所以我早起。我想象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喜欢早起的人,并且我享受早起给我带来的好处。(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do”—那些早起的人大部分都在做一些对人生很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健身、学习、思考等。那么我也打算这么做,而且我相信我能做到并且从中受益;“have”—在持续尝到好处之后,最终我们获得早起这个习惯就是顺其自然的“拥有”了。
“do-be-have”只注重表面的行为坚持,而忽略背后清晰的目标和内在驱动力。很多人都是盲目地开始,潦草地结束,最后什么都没改变。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想清楚be成什么样,就开始盲目地do。而所有的改变都是痛苦的,意志力坚定的人会坚持,最终会有“have”,但是很费劲!所以,别忙着开始一个行动,先想清楚,然后享受改变后应有的状态,让have来得更轻松一点吧。
第三,让早期的成功率高一些。
还是说“早起”这件事吧!我身边的那些“早鸟”,基本上都是4:00起床。我一开始的时候想咬咬牙,跟他们同一起跑线,后来我运用前面所说的“自我领导力”的那些问题很客观地解析了一下自己,发现这个难度太大,我的身体也未必愿意配合,再给我惹一些麻烦,那我的计划铁定会搁置,所以我最终定了每天5:30起床。我很为自己这个明智的决定而得意,因为我无意中契合了人体的养生规律。凌晨5:00-7:00是大肠最活跃的时间,自然是最佳的如厕排毒时机。想想现在有多少人花大量的金钱在排毒养颜上面,就知道我这个决定多么智慧了。(害羞地笑一笑,我们继续……)
这里有一个误区,就是太轻视自己的能力(其实是,大写的“懒”),为追求早期的成功率,把目标定的过低,那么就违背一开始的初衷了。合适的目标是自己比平时努力一些就可以做到,之后再运用我们接下来的一个方法---"意志力延伸”来不断靠近更高的目标,完成循序渐进的成长,Perfect!
第四,意志力延伸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棒!所以,不要太容易满足于现状,而要不断地挑战自己,“战胜困难,看到自己的成长”本身就是让人心灵愉悦的事,只要那是你自己做出的选择,对吗?
现在我的早起时间是5:30,这是最开始的,我觉得基本够用,但还是有些事被耽搁了,没有那么从容。假如,我想要更早一些,甚至像朋友们那样4:00就起床,那么我会阶段性调整早起的时间,比如说一个月之后我变成5:15起床,再一个月之后5:00起床,那么4个月之后我就可以做到4:00起床。因为细分了小目标,并且没有一次性挑战身体的能量,成功率是不是高了很多?那么,这种逐步挑战自己的方法就叫“意志力延伸”,它需要用到一些毅力,但只是一点点,所以不会特别痛苦,因为与之而来的成就足以感覆盖这部分的痛苦。
第五,不断更新
在整个的过程当中,应该随时关注“自我领导力”的提升;保持初心,始终记得自己想要成为(be)什么样的人;在改变初期,一定要维持高的成功率,并适度给自己设一些奖赏;然后运用“意志力延伸”,逐步活出更好的自己。如果你成功了,可以随时调整“be”,给自己找一些更强大的对手,更好的榜样。
人生就是一个打怪升级的过程,祝福你在人间玩得愉快。让自己的人生没有遗憾,从“早起”开始吧!如果这篇文章,你觉得对自己有帮助,欢迎转载分享出去,让更多人和我们一起改变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