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皮火车上读梅洛庞蒂的《知觉的现象学》,很有启发,不时打动。
忽然想,我一个中国教师,一个自称的儒家弟子,一个致力于创造中国本土课程体系的人,为什么要读这样的书?更要命的是,我不但在当代的中国文化学者那里极难获得类似的阅读体验,更不必说帮助我完成视界的开拓,而且连中国古代的经典,如果不是因为这些舶来品成为实际在场对话者(都在我脑海里发言),我也很难获得本真、深刻的领会!
那么我们在说的国学是什么?为了什么?
国学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将独立发展、保存一种有别于“希腊-近代欧洲-现代欧美-当代世界”的学术传统,拥有自己独自发展下去的话语系统?
就像现在有人在《易经》和《黄帝内经》那里找到了新的身体科学,并将努力发展出不同于西方的医学系统?这类系统和西方医学是互相排斥、互不兼容的,彼此的鄙夷是命中注定的。
或者,是我们把传统的中医资源,融入到现代医学,用科学的方式加以提炼(就像屠呦呦所做过的那样),使它成为现代医学中的贡献者?并在此基础上,保留它审美、艺术的部分,独立形成养生、健身、社交的中国养生文化?
我们的人文科学,是最终将创造出一个可以鄙夷西方人文传统的国学体系,还是将融入世界学术,成为未来世界学术的贡献者,基于中国的创造者?
于是我明白,我终将远离所有排斥世界的“国学”,或者说“中国原教旨主义”、“国学原教旨主义”。
我所努力的,是站在中国看世界,透过世界读中国,以及把中国的美好展示给世界,把世界的美好,充沛进中国。用我自己说过的话,就是:“中国风,天下心!”
我所努力的,是把古代中国经典的美好和深邃带给现代人,用现代思想的优势,重新审视、理解、同情和感谢古代那些伟大的思想先人、行动先驱。
国学何以可能?
因为它是我们自己的过去,蕴含着辉煌的过去,而每一个辉煌里,必定有着需要去认真理解的真理。
因为它是我们走向世界的财富,通过对它的携带和破译,我们能够提供给世界不同于其他文化背景的视点,这是我们特有的,因此它将是世界的——只用西方的资源,我们几乎永远没有独创的可能。
国学何以可能?
因为“现代”和“中国”需要它来参与丰盈,而不是需要从世界退缩到中国,从现代逃避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