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可以说是从古到今,人们一直认为中国是个关系社会、人情社会,做人比做事重要,有人脉比有知识重要。所以在很多人观念中人脉意味着地位、金钱,人脉就是资源,是孕育成功的土壤。虽然今天的社会管理法制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竞争越来越公平,但人脉依然很重要。
1、
前段时间有一组名叫“On a Plate”的漫画风靡Facebook,刷爆各大媒体。漫画描述了一个穷孩子和一个富孩子在不同环境中怎样一步步走上完全不同人生的故事:富孩子通过努力最终成为他老爸公司的一名经理,而穷孩子通过打拼成为富孩子手下的一名员工。
从这组漫画中可以看到:富人有更多、更高质量的人脉资源,富人的朋友基本上都是富人,所以他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在人生道路上能得到更多的帮助。
所以有人说当今社会,富人的孩子更可能成为富人,穷人的孩子更可能成为穷人。这个循环很难打破。
人们相信人脉是通向成功的捷径,但他们中很多人对如何构建人脉存在一些“误区”。
在网上看过一个职场类的节目,节目中一个外表俊朗的小伙子对BOSS团的老总们说,他人脉极广,认识董明珠等知名企业家。
但看了他的学历和履历后,很多老板对他的话产生了怀疑。
“我可以现场拨打这些企业家的电话。”为了自证清白,小伙子主动提议。
一个又一个电话拨通了,但一直无人接听。
“这说明你只是在某个场合经过别人引荐要了名人的电话,可人家对你没印象,根本就没存你的电话。”一位老板直言不讳。
小伙子解释说自己确实被朋友带去出席过某些高端场合,和这些老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看完后我也在想,仅仅是亲切友好的交谈就能说明你们的关系很好吗?那些老总在公众面前都会表现的亲切友好的,每个人都会注意自身形象的。你有没有想过,你何德何能要让人家特别看重你?你把电话要来你们就能联系了吗?以这样的方式编织人脉的网络是不可靠的,也是没有价值的,甚至可以说是虚幻的。
这个例子或许比较例外,但它也反映了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即在很多人看来,他们理解的“人脉”就是互相认识,就是通讯录里的手机号,就是微博、微信中的朋友圈。
你的手机里可能存有很多电话但这不能准确的说明你人脉很广,有联系方式不代表你们有联系,有联系不代表经常联系,也不能保证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一个电话打过去帮助就能马上过来。
所以说你和通讯录里的大多数人其实是处于一种弱关系的状态,弱关系之下的两个人发发红包,发发节日问候短信还是可以的。所以每逢佳节你时常会收到一些熟悉而又陌生的祝福,若不假思索还很难回忆起那些多年前的音容笑貌,有时候你甚至怀疑这些祝福信息会是不是群发的。
所以,认识不等于朋友,也不等于人脉。
在今天的社会,自由市场经济观念已然深入人心,人们信奉并推崇等价值交换。所以你若求人做事,要首先拿出对等的利益交换才容易成交,要么感情很深,用人情交换;要么在对方看来你有价值,用你的价值交换,这个价值可以是你的地位、财富,也可以是你的能力、背景,人家帮助你也是一种投资。
这不是庸俗世故,也不是拜金主义,这是市场经济。
2、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如果你有6个苹果,你留下1个给自己,把另外5个送给别人,虽然你并不知道别人能还给你什么,但是你一定要给。因为别人吃了你的苹果以后,当他有了香蕉,一定也会给你,因为他记得你曾经给过他苹果。
最后,你得到的水果总量可能不会增加,还是6个水果,但是你的生命的丰富性会成倍增加。你不仅收获了6种不同颜色、不同味道的水果,这个过程中你还学会了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精神、思想、物质的交换,而这个过程就是建立人脉,收获友谊的过程。
所以,要想打造自己的人脉版图,你首先要有“六个苹果”。不难理解,如果你一穷二白不会有人找你当合伙投资人;如果普普通通、能力平平,湮没在芸芸众生中无法脱颖而出,你想遇到的人是不会遇到你的。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你自身见识和能力有限时,不要指望和更高层次的人能有真正的友谊和对话。
所以当你刚刚走上社会,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不要纠结于人脉的窘迫,也不要畏惧孤独的寂寞。这时候对你来讲人脉不重要,有几个要好的朋友就够了。
而你需要做的就是努力提高自己,把更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用来打造强大的自己。当你慢慢强大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周围的同事,你所遇见的人也在慢慢强大;当你越来越值钱的时候,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在主动靠近你。
所以要想拥有一个强大的人脉网络,首先要有一个强大的自己!投资人脉首先要投资自己。
谢谢你的阅读,期待着你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