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内容:
1、身体律动 2022年下学期主要进行的音乐舞蹈;2023年上学期音乐健身、音乐游戏、奥尔夫音乐。内容偏向大一点的孩子。
能感受到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的欢乐。
这两个学期带领(身体律动)方面经历了未知~尝试~探索~兴奋~迷茫~疲倦~回归,总体感觉这一项对孩子们及我的身心是一种很好的打开方式。
新学期面对年龄偏小一点的孩子,奥尔夫音乐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我个人还是偏向国外老师带领的课,比较灵动。更喜欢这种“无为”而动,但是目前个人音乐素养及能力还达不到。
下午活动安排会多样叠加:身体律动、音乐游戏、音乐与运动、画画、绘本故事。主要是根据孩子的兴趣与状态来安排,还有需要一些引领。
关于每周会议:有一定的效果,但需要提高效率。
当我们在谈论孩子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如何真正有效的帮到这个孩子?(这个话题一般耗时很长,每批孩子都有类似的情况,不同孩子在不同阶段有这种表现。)有没有什么方式可以更好的沟通交流这样的问题?
关于计划安排,可以提前发工作群,大家看到有疑问可以会上提。
关于每日分享:明天跟孩子们过的很开心,但是回到家很晚,分享的时候会有点疲惫,失去了那种感受。如何有效的分享?
工作感受:初步感受到了李镇西说的与孩子们“情感”链接。
那么如何保持教育的初心,克服职业倦怠呢?
我的体验有三点:
第一,情感。让我们自己沉浸于孩子透明的心灵和无邪的笑脸,被他们感动,因他们陶醉。我们是和世界上最纯净的人打交道。你怎么会倦怠呢?
第二,智慧。遇到难题怎么办?那就研究嘛!当你进入研究的氛围会忘记周围的一切,没有哪个科学家会厌倦自己的研究。而基于实践的研究,就是不断增长智慧的过程。
第三,创新。在这个过程中要克服困难、超越自己,不要重复自己,今天和昨天要不一样,每天都是一个崭新的自己。这样的工作不但有意义,而且有情趣,自然不会倦怠。
引用李镇西的这个总结,作为我的方法论。
新学期,新同学,新教室,新挑战,新台阶,新提升。
自我成长:
不停的阅读,本学期,每周一书;
不停的写作,观察记录,每天一个孩子;
不停的实践,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科研实践”
三年前双溪镇回来点燃了我画画的热情,但发现好像遇到技术上的障碍,无法表达自己看到的。我一直想学画画,可以满足儿时的梦想,也可以作为训练自己的工具。
跟笑笑老师聊谷雨画画时,感觉他的老师教的方法很适合我。我可以每周六跟着学一天。如果咱们工作可以安排出来,我打算周六去学画画。
笑笑老师说:这个见效很慢。
我说:我没有目的性的学,只是喜欢,想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