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奥古斯丁说:世界是一本书,不旅行的人只读了一页。
记得一次去成都的旅行,我带着耳机,循环播放赵雷子的《成都》,那次旅行感触很深,在锦里闲逛听小酒馆的歌声时,眼泪不由自主的流下来,当然不免夹杂了别的情绪。
我要说的重点是,当你旅行的时候,需要把自己全身心的融入进去。读一本关于当地的书,提前看一部关于当地的电影,做一部分攻略,不再担心家里的花花草草。
我将结合自己经历,来梳理“文案天后”李欣频的天龙八部中的5-《旅行创意学》。
第一关键力:旅行=勇气
《神与对话》里有一句醍醐灌顶的话:不要活着的时候像死了一样,到死的时候发现自己从来没活过。
我们往往高估了十年后能做的事,却低估了一年内能做的事。自己想圆的梦,要尽量在一年内达成,有些事现在不做,以后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旅行是很大的冒险,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改变自己的决心,绝不是用来逃避原来的生活。逃避是没有勇气面对现在的生活,但旅行要面对的未知的事,会比待在原地多很多。
第二关键力:旅行=效率
当读者问我“毕业后应该去工作,还是继续念研究所”,我的回答永远是:“为什么不能同时做”?
人和其他动物一样,很愿意为了报偿而工作。
只要懂得为自己找到能刺激我们有反应的人事物,并从中得到乐趣、愉悦或是好处,那么多巴胺神经元就会持续活化,大脑就会越有创意,我们也越有行动力,越做越带劲,越做越有热情活力。
如果你想改变这个世界,你必须先改变你自己看世界的高度。
火车,就是一个很好的“洗脑”的地方。因为窗外的风景一直在流动,所以很容易进入一种“流”的状态。
身后方的风景是“过去”,在眼前的风景是“未来”,自己就身处在过去与未来的时空交界处,而且在不停地流动着。
放下工作去旅行完全不必有罪恶感,因为旅行带回来的创意养分,可是再怎么努力工作也得不到的,并且能让你接下来的工作成果不仅与之前有着跳跃性的蜕变,而且还可以与众不同。
第三关健力:旅行=应变
人一旦开始旅行,就得开始说话:从机场入关、上车、找饭店、找景点……说话是生存的必要手段,随和是确保生存的唯一方法,到最后,连我的个性都改变了,这就是我说的“旅行是后天混血的过程”。
能快乐旅行的,一定是轻装旅行的人。
脚步,要赶在意外之前。
第四关键力:旅行=养分
年轻的流浪是一生的养分。
可以进行各种主题之旅:美术馆、博物馆、建筑展......不论与你目前的专业有关或者无关都无所谓,因为只要是对你有“巨大刺激”,你就会长出新的创意神经元。
艺术表演、节庆、跳蚤市场、市集……这些都是正鲜活的文化气息。
站在创意的源头
在享用一餐美食时,你要想象这间餐厅是你开的,这一餐是你烹调出来的,你是怎么决定餐厅的地点、定位、怎么决定菜单,怎么采买食物、怎么烹饪,怎么摆盘?
第五关键力:旅行=混血
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找寻新天地,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
亨利.米勒说:我们旅行的目的地,从来不是个地理名词,而是为了要习得一个看事情的新角度。
每个人都很容易带着自己的旧框架去看新世界,所以旅行时最忌讳带着“成见”,如果你在旅行时,还记挂着家里的花草有没有人浇,记挂着工作,那就没有必要浪费钱去旅行了。
第六关键力:旅行=极端
一个站在树上的人根树下的人说,再两分钟就会有一部车开过来,树下的人没看到车子问他怎么知道,他说因为站在树上视野变广变远了,所以他能看到弯路上正有一辆车往自己的方向驶来--如果你还没看到未来,说明你站的还不够高。
电影《艾利之书》的一段对白:“以前人们拥有的超过他们所需,所以完全不知道要珍惜什么。”
当波浪知道自己就是大海的那一刻,它就超越了生死的锁链。但只要波浪相信它是波浪,那它就处于生与死的可能性之中。
黄土一抔,争亦无用。
第七关键力:旅行=身份
小说家米勒说:“看到生命、人群、事物、文学、音乐要感兴趣、世界如此丰富,丰富的宝藏、美丽的灵魂、有趣的人群在跃动,忘了自己。”
第八关键力:旅行=丰盛
兰迪·鲍许提到:“阻碍我们前进的砖墙,不会无缘无故挡在我们面前,这砖墙的存在目的,不是为了把我们排除在外,而是要让我们有机会证明自己多么想要一件东西。”
如果你真心想做一件事,你可以找到一百种方法;如果你不是那么想做这件事,你可以找到一百万种借口。
第九关键力:旅行=造梦
每一次旅行,就是一次造梦的机会与验收。所以,要把现状过得非常非常接近你要的梦想状态。
就像吸引力法则说的,如果你想要得到一件东西,最好的办法是,你要保持一种“已经拥有”的状态。
有意义的巧合事件,随时都会发生……人生中的机缘巧合,会以各种形式呈现。
第十关键力:旅行=创世
“如果我们在一地停下脚步,凝视这个地方的风景,时间约是完成一副素描作品的长度,就可以了解我们平常是多么粗率。”
当车窗逐渐变成一面长长的黑色镜子,我们只能看得见自己的脸。
注:文章大量摘注《旅行创意学》
我是小冉,一个爱写字的姑娘。
愿我们,相见不晚,欢如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