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曾经尝试坚持锻炼身体,明明知道这样对自己是有益的,但往往坚持不下去。当看到身边有的人,明明有好的选择,但执意走上一条异常艰辛甚至是错误的路。心里面各种扼惋叹息,觉得对方特傻,明明这样子做损失太大,为何还要那样子去做呢?
现在有幸接触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发现人们做选择,往往不是选择做对的事,而是选择做最熟悉的事。
同事A聪明漂亮,待人接物得体,还会做各种好吃的。但是她的老公习惯性的出轨,基本上每年一次,就像例假一样准时。最让人伤心的是在她怀孕的那一年,面对大腹便便的她,老公没有一丝的愧疚,提出来离婚,要求她去打掉孩子,她不同意。
老公用很不屑的口气对她说,“无非是以后每个月多给三百块嘛?”她伤心欲绝。这个孩子是好不容易怀上的,因为她已经打过很多次胎了,子宫壁非常的薄,医生说要是这次她还不要孩子,她有可能失去做母亲的机会。我们全体一起声讨那个渣男。原本以为这次她会痛定思痛,跟这个男人了断。没想到没过多久,她又说老公给她炖了绿豆排骨汤,两人似乎又和好如初。
其实这个女孩子即使离婚带着孩子,凭她的条件,也不会过得很差。但是她就是做这样的选择,依然跟这个渣男一起生活,每年准时一次的阵痛。她本身过的也非常的痛苦,但是这种生活,她渴望摆脱,又害怕失去。不管怎么样,这是她熟悉的领域,也是她熟悉的痛苦。尽管她也会知道,离开有可能会摆脱这种痛苦,但是对未知的恐惧,让她根本就没有迈出去的勇气。
还有的人,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不配得到幸福的生活,所以每天反复的咀嚼自己的那点儿痛苦。比如祥林嫂。她失去了孩子,给她带来巨大的精神痛苦,她每天反反复复的就诉说着,让自己一遍一遍的重温。旁边的人也许会指出,如果她把过去翻篇,重新开始新的一段生活,一定会拥有一段新的人生。但对祥林嫂来说,痛苦的生活虽然痛苦,但是它是熟悉的,是安全的。她呆在这样的熟悉舒适区,不愿意做出改变。因为改变意味着失控。
我们有很多人,自己活得像祥林嫂而不自知。渴望改变,但只是嘴巴上说说而已,行动上依然呆在自己的舒适区。旁观的人看得很着急,明明过出去一步就走不出来,为什么他迟迟不迈。
科学研究表明,当你对一个事物了解度能够达到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的时候,你就会显得特别兴趣盎然。很大一部分是你熟悉的东西,给你带来很大的安全感。有一小部分是不熟悉的,勾起了你的求知欲。当有足够的安全感做保障的时候,你就愿意去探知那些未知的少部分。
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各种各样这样的例子。当我们想要锻炼身体,并且想要把它坚持下去的时候。如果一开始定的很宏大的目标。有可能就坚持不下去。但如果一开始我们给自己定的目标很小。比如每天一个俯卧撑。这样的目标小,而且容易达成,就会让我们能够坚持下去。慢慢的调整,从一个俯卧撑到两个俯卧撑,到三个俯卧撑。最终,当运动带来的多巴酚的分泌,使运动成为一个习惯,就容易达到锻炼身体的目标。
那我们可不可以也做这样一种假定。当我们在生活中面临巨大痛苦的时候,我们选择接受。不但要接受痛苦本身,也要接受我们自己不愿意做出改变,因为这样让我们更有安全感的事实。然后尝试着一点点的去改变,最终从痛苦中走出,迎来一段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