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见这样的情景:
一个两三岁的小孩正在很享受的玩一个玩具飞机,开心的模拟着各种想象中的场景,一会儿举高飞行,一会儿趴在地上滑行。这时,来了另外一个小朋友,很渴望的小眼神看着这辆飞机。正玩着的小孩并不在意,也并没有任何变化,仍然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面。
随着时间一点点延长,小孩的妈妈觉得很不舒服了,开始对自己的孩子说:
“宝贝,你看弟弟已经在旁边看了很久了,他也想玩这个玩具飞机,你就给他玩一会儿吧?”
“爱分享的孩子才是乖孩子。”
“不能这样,再不分享妈妈就生气了。”
如果此时孩子仍不愿意的话,妈妈就会强行夺去孩子的玩具,强迫孩子分享。
其实这里有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就是该不该分享?该,当然该分享!因为“因为分享是一项传统美德,分享是一项生活技能,与人分享快乐,能使别人更快乐,自己也快乐。”这是一个教科书般正确的答案。
于是就有了妈妈说的“爱分享的孩子才是乖孩子。”
再一个问题,孩子该不该分享?什么时候应该帮助孩子建立分享的概念?
我们都知道孩子两岁的时候,有一个物权意识的敏感期,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哲学是“我的我的,什么都是我的”。如果在玩耍中,孩子们因为争夺物品而发生争执,最好是顺着孩子,允许他对自己物品对占有欲。
当孩子开始“社会化”以后,和孩子们一起玩耍时,当他想要别人的玩具,他自然就会懂得用自己的玩具去交换,学会去分享。
这种尊从自身心智水品发展,从自身的体验出发而学会的“分享”才能成为孩子自身的优秀品质,并给他带来好处,让他体会到快乐。
反而是家长过多的强调分享,强迫孩子进行分享,这样的孩子就会越来越在乎自己的东西,内心冲突很多,不能全身心的玩自己的玩具,享受当下的快乐。
最后一个问题,家长为什么会控制不住自己,要强迫孩子分享?
当然是因为希望孩子能够学会“分享”的优秀品质啦。
错!❌
我问过很多妈妈,关于孩子这些敏感期,她们其实都是知道的。她们也明白其实孩子这样的表现是正常的。那为什么她仍然会那样要求孩子呢?
明知道孩子会痛苦,会反抗,她们会什么强迫孩子分享呢?
因为我们很害怕!!!
当前的场景激活了我们的恐惧,很可能在我们小的时候也因为同样的问题被父母教导,惩罚,甚至羞辱。弱小的我们感受到了那种强烈的愤怒和害怕被妈妈抛弃的恐惧。同样的场景再次出现了,我们看似成熟,其实瞬间就穿越回到小时候,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情绪,这股强大的情绪被孩子的反抗和哭闹牵引着,我们一定要让孩子体会到我们当时的那种痛苦。
当然这一切都是潜意识里悄悄进行的,如电光火石般迅速,头脑最擅长编故事,圆满地为我们的情绪找到了一个再合理不过的理由。我们这是为了孩子好,是在教育孩子。于是,神不知鬼不觉的,我们又完成了一次对父母的认同。
这认同其实很容易在生活中寻见踪影:父母暴力,孩子也会暴力。父母控制,孩子也会控制,或者找一个控制的伴侣。
生命的巨轮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旋转着,灵魂总是用让你痛苦的形式来提醒你,你需要哪些疗愈。没有疗愈的部分,就会传给下一代(不自觉的状态下);因为孩子太爱父母,就会承接父母的碎片。
回到正题,关于“分享”?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做父母的,如果收回自己的心,不去关注孩子怎样才能学会“分享”这个优秀品质,那孩子就天然会“分享”,并从“分享”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