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今天的话题之前,我们先对上一篇内容做一个总结,就是我们是望子成人而不是望子成龙,原因很简单,我们并没有真正的了解如何成为精英,我们给对于小孩的期望就是八个字:1真实、2善良、3健康、4快乐。能在早期做到这几点就已经足够了,好,下面我们来谈谈什么成为优秀的家长:
1 正确的选择,明确的目的
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早些时候听吴伯凡老师在直播上讲他小孩的例子,他小孩因为个头比较小,班上的有三个小孩就看他比较小,就欺负他,有一天吴伯凡老师就问了小孩,小孩子当然太小有点害怕没有具体的说出来,第二天吴伯凡老师并没有去找学校老师反映这个情况,而是帮小孩报了跆拳道的兴趣班,每天放学去练习跆拳道,没过多久学校老师突然打电话给吴伯凡老师说:你小孩在学校打架,人家的三个小孩给打了,那几个家长想找吴伯凡老师要个说法。当了解到是那三个小孩是主动找茬的后,吴伯凡老师对老师说:他们三个欺负我小孩,反倒被我小孩打了,你们现在找我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直接把老师和家长给问住了。这个事件的重点是小孩在学校多少会有摩擦,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家长,而在于小孩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只要做出有助于小孩解决问题的决策就可以,要相信小孩其实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而我们家长只要懂得有什么好的工具或者方法可以帮助他解决这样的问题,所以怎样做出正确的选择,尤为重要。
电影的开头的关于上学的问题,奈特和伊莎贝尔同样给出了选择,这样的细节很多人都会忽略,可当我们用一个特定的视角去看的时候,这就成为我们研究的对象,并且是值得借鉴的部分。为什么要上学?可能现在很多人都还未想明白,而且比例还不少,想明白了为何要上学为何要学习,学才没有白上。
想一想身为家长还不知道上学的目的是什么,单纯的觉得老师会教会他们并让他们知道上学是为了什么,这就是问题所在。电影里布朗先生在上课的时候就提出一个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想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我们应该反复思考的问题。对于小孩的教育问题,我们常常缺乏主见,普遍是一种从众的心态,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别人家的小孩,看见别人家的小孩去学了奥数或者画画,音乐。自己也给自家的小孩报名,不去学感觉就要落后。如果你有98%的人的心态,那么想要成为2%的人就很难了。而这类随大流的,就算是在大学也是非常的明显。不难想象,目的没有搞清楚,将来的动力就成了问题,结果自然就会大大折扣。
2 相互尊重,就事论事
不难看出,想进行更好的交谈,前提都是要相互尊重,我们很容易把小孩子当成我们的私有财产来看待,所以在很多关于小孩的选择上面,都是武断独行,不管是升学还是选择兴趣专业,都在很大程度上进行干预,所以小孩从小就会被动接受这样的安排,如果结果是好的,那还不错,如果结果是坏的,孩子会抱怨,这是我们不愿看见的。
有个同事从小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了他所谓的优才学习计划,满满当当的课程安排,事无巨细的安排妥当,不给小孩任何选择的余地,小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因为不合群常常被其他小孩欺负,而他安排的辅导,并未能给小孩带来任何好处,反倒成为了小孩沉重的负担,没多久小孩就抑郁了,现在同事除了反思当初引以为豪的优才计划,更多的愧疚,没能让小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了解国外的一些家庭教育的朋友多少知道,他们在做关于家庭购买家电,养小狗,都是喜欢民主投票,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要参与其中,并且为之负责,大家一起维护。其实很多家长的误区是不让小孩知道家庭里的任何不好的信息,甚至是隐瞒一些关于小孩的,这样做,往往不能给小孩成长的机会,他也就不能明白家长对于他所做事情的好坏难以区分,从而产生误解,不愿与家长说学校发生的事情,与同学的关系。甚至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家长从一开始就已经限定小孩可以和谁交朋友,不可以和谁交朋友。这又算不算一种悲哀呢?
对于小孩事情我们要主次分清,不要感情因素介入太多,懂得换位思考,心态平衡,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小孩的玩伴成为他们的朋友。
3不说谎善沟通
说谎对于很多人简直就是信手拈来,特别是追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天上的星星都是说摘就摘的。而当我们成立了家庭面对小孩的时候,我们就要格外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了,因为这对小孩的初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们的言行举止基本都是通过我们习得的,早期的家庭教育越得当,对于小孩的心智成长就越好。我们才是小孩子的起跑线,只有我们好了,我们的小孩才会跟着好,成为小孩子的榜样,是每个家长要做的事情。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小孩的心智建立呢?
1 一起玩,一起讲故事,每个家庭成员都参与其中
2 小孩摔倒,不去扶,鼓励他自己站起来
3 常提问,各式各样的问题
4 一起阅读,一起运动
5 坚持以上几点
现在是信息过载的时代,能在信息满天飞的信息中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东西好像是越来越难了,这个时代更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能力,而不是更多的物质生活。道理我们都知道,可是为什么就教不好呢?多想想,是会知道些答案的。不要轻易随大流,真的,这很严重。
今天就啰嗦那么多了,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