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办公室备课时候,学生小乙给我发了一条微信,说是鼓起勇气想对我倾诉。
这是个有着两面性格的女孩,有时候是话唠,有时候又很安静。尤其在课堂上,总爱和同桌偷偷抿嘴说上两句,有时候上课时候被我发现了,就点她名请她回答问题,站起来就会刷地突然满脸通红,于是我动了恻隐之心,立马说出答案,也算替她解了围。
大概是因为这些原因,小乙觉得我是一个善良的可以信任可以倾诉的老师。
小乙来的时候,我突然有一种沉重的使命感。小乙说她从小都是一个乖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然后进了大学,父母一直在忙生意,所以一直都自力更生。在学校,也从来没给老师给同学添过麻烦。她似乎很好相处,很独立,学习虽然不拔尖,但一直稳定在中不溜秋。但就是这么一个给老师给家长省油的灯,小乙感觉自己没有地位,从小到大,基本老师上课时候很少被点到名,也很少表扬也没有批评,在班级的各类组织活动中,自己的建议永远都是无足轻重的,就连寝室小伙伴一起激烈讨论周末行动计划时候,自己斗胆说出的计划也只是得到同寝们毫无表情的敷衍。内心深处,小乙是渴望自己被注意被重视的,但越是渴望,事情越不如愿,小乙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敏感。小乙举了一个很贴切的例子说,她和另外两个同伴走在路上一起出门玩,当她自己夹在两个同伴之间一起走的时候,一左一右两个同伴会隔着她互相交谈着话题,而这些话题其实并不是属于左右两个同伴的,偶尔小乙插句嘴,同伴也只是用眼光扫顺带扫过她而已。这一切她一直很苦恼,所以上课时候她故意找人聊天,虽然她不想做坏学生,但如果不这样做,也许她在同学们眼中她就快成了个隐形人了。小乙罗列了很多事项,譬如寝室某某买了件有瑕疵的衣服全寝室同学摩拳擦掌地商量着要替她找老板算账,而她大晚上地把手机剩教室里却无人说陪她去取,体育课跑800米时候,一组四个人中唯独她没有被同学呐喊,班主任开会她从来没被叫到发过言,一群人说说笑笑一起去食堂吃饭,她永远是话题的那个配角。
小乙很自卑,她觉得她来这个世界,上帝就分了一个最不起眼的角色给自己。
我很理解小乙的处境,回想从前,某些情景似乎我也遇到过。我说小乙,人到一个群体中,是要去适应群体的,我相信你说的情况都是真实的,但你从小到大你说你都有这种感觉,而且这个你所认定的现象也愈演愈烈,说明自身肯定有原因,我们不妨从自身开始剖析,用一些“手段”来改变这些现象。
一、适当示弱,给他人一个关爱的机会
小乙从小很独立,很“省油”。在家长老师同学眼中是个能独立处事并且能处理好事务的人,他的事情是不要大家去操心。其实当你有困难时候就大大方方请别人给予帮助,帮助别人很多时候可以给他自己创造一种愉悦的心情。如果你一再谢绝别人,别人就会认为你习惯于自我处理自我消化,也许他们不操心你就是给你一种尊重而已。
二、多读课外书,多了解一些新鲜事物
现实生活中,群体相处时候,感兴趣的是那些新鲜的事物,话题的焦点很多时候就是一些八卦新闻,如果这个时候你不合时宜地分享一些老掉牙的话题,没有人愿意听,你会在人家的心目中变成无趣的人。人都有一种求新求异的需求,所以不必把自己放在多么清高的位置,要知道,群体相处时候我们经常需要暴露“俗”的一面。
三、倾听别人讲话时不要游离你的双眼
群体中有人作主题发言时候,都希望受众是用心倾听,这时候眼睛显得尤为重要。退一万步讲,即便演讲者的话你左耳进右耳出,你专注的目光仍旧停留在他脸上,演讲者也会满怀感激的。如果群处中大多数人不在状态,那么你对于演讲者的专注将会给你带来一个潜在的朋友。
四、提问者需要配合时迎面而上
这个情况出现课堂上、会议等场景。一般来说,老师上课总是喜欢那些积极举手主动发言,来跟自己互动的学生,提问对老师来说也是出于无奈。每当老师提了问题,用真诚的目光扫视整个教室时候,眼神与你的眼神碰撞,老师正要喊你名字的时候你立马不争气地把目光移走了,把头低下了,你觉得老师还有欲望再叫你吗?
五、培养一个真正的爱好,结交一位特别亲密的朋友
人生活在世上都是怕孤单的,所以需要群处,如果群体中你和大家的关系不好不坏,你当然不是大家的主菜,此时找个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很重要。亲密的朋友需要建立在共同的爱好中,你可以培养和挖掘自己和他人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譬如有同学喜欢瑜伽,你跟着去了,竟然发现自己深深地爱上了这项运动,于是你俩有了那么多的共同语言,自然在群体中聊到瑜伽这个话题的时候,你的发言因为有好朋友的加入而显得更有力量。集体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一旦加入该话题的人多了,你的权威性就大大增加。
六、培养自信,主动承担一项任务,让经验替你说话
人都是在实践中慢慢锻炼出来的,有的事情看起来很复杂,经过实践,豁然开朗。不要总是认为自己没有能力独立完成一项任务,无论是学习或者工作中,通过任务能让老师让领导看出你的才能,即便最后没有很好完成,你也能得到很多宝贵的经验,而这些经验,都是他人所不具备的。有了这,你还会是那个在群体中被忽视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