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茶,儿时就对茶有一种莫名的敬重。因为母亲总是把茶宝贝似的存储在很好看的小铁罐里封好,而且那罐茶不象其他食品一样不易保存,只要不受潮放很长时间也不会变质。每当有客人来访,节俭的母亲总是很慷慨的给人家沏上比自己平日喝的茶量多一倍的茶。
关于茶的谚语也有很多,有体现习俗礼节、茶道文化的“无茶不成仪”、“待客茶为先”,有包含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人走茶就凉”等。听人说沏茶时,如有一枚茶叶立起,就预示今日家里要有客人来。童年的我在给长辈沏茶时,便和哥哥一起瞪大眼睛盯着此上彼下在滚烫的杯中翻动的叶芽,只要有一枚直立,就相互猜着哪一位朋友或亲戚造访。到今天,自己泡茶时,还不由的瞅瞅有无立起的茶叶。
茶和酒不一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离不开茶的。我国民间有句俗话:“当家度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说明茶在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家家户户都会有茶,家家户户却不一定都会有酒。而且饮茶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地域场合,不分春夏秋冬。一个“茶”字,上为“草”下为“木”,中间加个“人”,即草木之中人为茶,意喻人虽非草木,却离不开草木,需回归大自然。另一个意喻则是茶虽贱若草芥灌木,要靠人的智慧与汗水加入其中,才平淡生出甘醇,草木化为香茗。
喝茶的人长寿。“茶”字草字头与“廿”相似,中间的“人”与“八”相似,下面的木可以分解为“八十”,相加就是一八岁,相比较“米寿”(88岁)、白寿(99岁),“茶寿”是老年人对生命的最高期望。儿时的记忆里,小脚的外婆就爱喝茶。她老人家有只天天泡着热茶的小壶,为儿孙忙碌不停的她坐下歇息时,慢慢端起小壶,嘴唇挨到壶嘴时,随咝咝的声响,那温热的茶水便在外婆嘴里啜着了,她边喝边嗅着从壶中似烟袅袅升溢出的茶香,皱纹也舒展了很多,那份怡然,那份惬意,大有五柳先生的“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之态势,好象她生命中历经的那多坎坷和沧桑都飘散去了远方。看着外婆每次喝茶时的神情,都让我好生羡慕。我相信了茶真的是种神奇的东西,不仅解乏,还会忘忧,更能保健。外婆的那只小茶壶也一直陪伴她到94岁。她老人家虽然没有到所谓的“茶寿”,也是很长寿的老人了。
因为喜欢茶,也就喜欢上了喝茶、品茶。唐代诗人卢仝有一首“七碗茶诗”道出了品茶之妙境:“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肤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闲暇,沏一杯茶,看着茶叶的身姿在水中慢慢舒展开来,整杯水逐渐变得晶莹鲜翠或朦胧陈红,心情就随之浓缩在茶叶的淡香里,犹如在茶香中听雨疏风骤,望云卷云舒,看花开花谢。
不必用上好的茶具、不需学精道的茶艺,品茶是一种意境,一种文化、一种思考;品茶,也是读茶,细细地咀嚼,静静地参悟,“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在对茶水的享用中体会秦风汉骨,魏晋风流,在茶叶那既苦又甜的滋味中找回人的本质,因为茶如人,人亦如茶:遇见了热水,茶叶才会舒展自己的身体,奉献出自己深藏的所有美妙;遇见了真诚,心灵才能从心扉深处探头,绽放出不加掩饰的笑颜。好茶清碧,不吵闹,不香艳,不势利,清清冽冽,内敛柔韧,细腻平和,滤去了浮躁,沉淀下淡然。案头总有一杯茶相伴的人,其神情往往很脱俗,话语往往很入耳,生活往往很悠然,内心往往很柔软;其珍惜大自然馈赠的一切,懂得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父母,尊重弱小生命,与这样的朋友对饮清茶,慢酌细品,真是辛事!可谓“美酒千杯难知己,清茶一杯亦醉人”。
正当盛夏时节,用心泡杯茶吧,随便连自己的心绪也泡进去,与茶相伴、以茶清心,享受氤氲的茶香带来的那份宁静幽雅的心情,唇齿留香时,也消去了烦热——心静自然会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