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投资人在完成投资后,对投后管理是否应该重视呢?如果想做好投后管理,又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呢?翁慕涵编著的《这就是投资人》给出了答案,这本书是作者访问了三位行业高手于红、王冠珠、李剑威后,编著而成,书中指出:早些年,很多投资人把70%的精力和时间放在研究行业和找案源,而对于投后管理,多数只在半年复盘或者公司有什么重大变动的时候才会“临时抱佛脚”。而这几年来,很多投资人已经更多地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投资后的精细管理上了。
那么,关于投后管理,具体的管理内容有哪些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就是战略、人才、资金,从这三个方面的管理,理解一个企业从0到1,从1到100面临的真实挑战。
一、战略:和被投企业保持输入/输出
投资人在投后管理中最能使上力气的,就是对公司战略动态的研究判断。
但是,一些投资人不重视和创始人研判战略的沟通技巧,上来就对创始人指手画脚,要求对方应该这样那样的布局这很容易把创始人防御性质( defensive)的界面打开,导致其听不进去意见。
首先要在双方利益重叠的地方做加法,和创始人建立起信任后再去深入研判攸关企业发展的战略。
投资人和创始人之间如果可以在建立信任的基础上,就核心产品和业务持续保持战略方向的输入与输出,可以给企业发展带来助推的效果。
二、再来看人才招募。
我们一般认为,企业发展和人才招募
是相互联动的。和创始团队研判战略,复盘未能达成某个短期目标的原因时,我们经常会绕回到“缺人”这个问题上。
根据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比如说早期需要产品负责人、市场销售,后期需要CFO——为他们推荐高管候选人,也是投资人投后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请注意:投资人“做招聘”和一般猎头会有些差异。
我们更多时候提供的是找人方向,而不是提供某个具体做事的人。
如果一个做新业务的创始人想找搭档,可以建议他们去看看那些创过业(但没创成),并且人还不错的CEO。和大公司某块具体业务的负责人比较,拥有这样背景的候选人。他们有从0到1的实际操盘经验,综合能力有时更胜一筹。不过这些建议往往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所以一定要因人因事而异。
此外,还需要吸取过去被投企业的用人经验,在新投资公司的招聘情境中调整用人方向。
三、资金:为下一轮融资未雨绸缪
我们知道,融资是企业在还没有良好“造血能力”的情况下,保证自身资金链稳定的必要支撑。当你把真金白银投入一家公司以后,就应该持续关注它的资金分配情况。
比如,通过了解企业的财务数据,和创始团队一起在运营成本上做减法、在盈利和变现渠道上做加法。再比如,根据企业账面上能够支持的资金去反推接下来的融资计划。
这里请特别注意:企业引入下一轮投资机构的时候,势必会有一段时间的接洽和磨合。你和创始团队都应该未雨绸缪,提前梳理融资规划,做好与各路投资机构对接的准备。
至于需要提前多久,作者建议是企业现金流存量≥18个月时就要着手准备和资本的对接了。
那么,在创始人对接下轮投资人的过程中,你作为项目前期的参投方又可以做些什么呢?作者认为主要是结合项目本身的情况去给创始人提一些意见。
作者建议创始人(对预期估值)做最坏的打算,拿更多的钱,即便估值不在你的预期里也不要去减少融资额。
总结
作者指出,投资人是创始人的第三只眼,而不是副驾驶或者左右手,第三只眼就是给创始人打开一个可能的新世界,增强创始人对外界的了解程度,但尽量不干预具体的事情,因为创始人才是公司的驾驶员。如果你想详细了解关于投后管理的有关知识,强烈推荐你去读一读这本书,一定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