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宋代的词人,哪一位到了现代会成为炙手可热的超级明星,我猜一定是柳永。柳永在宋代市井的被追捧,恐怕比起曾经的周杰伦还要厉害很多。
宋人笔记曾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又称“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这就好比在现代,KTV最火的歌都是柳永作的,歌手们也以能演唱柳永的词为荣,争相求赐。
和周杰伦相比,似乎有些不同的是,周杰伦的词作还没有柳永的那么出名,而宋人笔记也没有记载柳永能唱自己作的词,原因也在于当年唱曲的教坊乐工皆为不入流的,没有如今歌手的社会地位高。
然而柳永在宋代民间的受欢迎程度,应该超过了现代的任何一名流行歌手。他作词的水准,也不是现代词曲作者可以比拟的。
可惜,柳永生不逢时,遇上了不解风情的宋仁宗,断送了自己的仕途前程,终日奔波在旅途,忙于谋生度日。如果在现代,这不妥妥的一个亿万富豪吗?
说起柳永,就不能不说下他的家世。柳永出生在一个非常注意儒家道德的仕宦之家,他对音乐的爱好是少年在汴京生活时形成的。
当时的汴京(现河南开封)表面繁华,大街小巷之中,有很多瓦子(歌伎所在之地),歌伎打扮了站在楼上招邀宾客。
柳永曾写的“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戚氏》),就是描绘了这样一种情景。受到这种生活的影响,因此他喜欢写听歌看舞的词,也成为了一个具有浪漫性格和音乐天才的人。
因为柳永对音乐的喜欢,就常常为流行歌曲作词,而这种爱好却影响了他的一生,也成为了他一生仕途不幸的根源。
柳永的词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抒写自己怀抱的雅词,一类是为乐工歌伎写的俗词。我们先来读他写的所谓俗词是如何的托陈出新的。
1、风花雪月乐坊中,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年轻时就以填词出名,不但市井的人喜欢他的词,宫中也传唱他的词。但士大夫们却很鄙夷这些表现日常生活感情的小词。
柳永写的俗词,敢于用新鲜的词句,写出大胆的露骨的真切的生活中的妇女的感情。这和以往中国传统文人借妇女闺怨,表达才子士人内心不满的方式截然不同,象征化的妇女,能引起人们对于怀才不遇的联想。
然而柳永在市井中流连,他对于妇女的真实生活和感情太熟悉了,描述得也太真实,口吻也学得像,这就无法引起士大夫们的联想和引申。
值得回味的太少,没有人会把自己再带入其中,缺少了共鸣,生活真实到让人厌恶,所以人们就认为柳永的词鄙俗。
如柳永的“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说早知情人一去无消息,不如当初不让他走,只和他在一起,“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活脱脱一个怨妇骂大街的形象。
因为诗能言志,是上等阶层的专利,所以吟诗作赋是高雅的。而词则流传于歌舞酒坊,多是娱乐调情的消遣,传唱于歌妓乐工之口,显得低俗不上档次。
柳永是真性情,常常因为乐工教坊的请求,为他们写词填曲,这就引起士大夫阶层对他的排挤和轻视,使他考取功名之路非常不顺,虽然他很有才华,但不被录取呀。
年少气盛的柳永也气了,写了著名的《鹤冲天》来回应: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表示了他对仕宦、对士大夫的轻鄙,你们算什么,我自是白衣卿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又说:“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更说:“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传到了仁宗的耳朵了,把仁宗也气坏了,于是说:“得非填词柳三变乎?……且去填词。”一下子,柳永的仕途路就被堵上了。
柳永也很倔,后来填词时,就故意签名写上“奉旨填词柳三变”,反抗的态度隐然可见。柳永失意以后更纵情于歌伎酒女之间,词作内容更是偏向于市井美女与爱情,也因此与主流社会越走越远。
说起宋代所谓的艳词,在现代其实就是很普通的情歌了,但在当时就会对写词的人有不良影响,比如欧阳修都因为常常私下写艳词,而被同僚诟病,甚至受到当权者的打压。
但对于艳词的看法,在宋代也有不同于士大夫阶层的主流看法,认为写艳词无损个人形象。
宋人笔记释惠洪的《冷斋夜话》中就记载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次,佛教大师法云秀跟黄山谷在一起,他就对黄山谷说:“诗多作无害,艳歌小词可罢之。” 意思是你可以多作些诗,这种小令的艳词,你最好是不要再作了。
黄山谷说:“空中语耳。”意思我是给一首歌曲填一个歌词,我写美女跟爱情不代表我自己有美女跟爱情的这种浪漫的行为,所以说“空中语耳,非杀非偷”,又不是杀人,也不是偷窃,我写这个词有什么关系?
这话说出了柳永的心声。柳永的一辈子都是处在儒家的家庭传统、仕宦观念和他个人的浪漫性格与音乐天才其间所形成的这种不幸的矛盾中。
在《蝶恋花》中有两句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他这两句话无异于最后的矢誓明志:即便全世界的人都批评我鄙视我,即便我因此在仕宦上受了多少挫折磨难,但回首当年,永不后悔。因为我所付出的这些代价,都是为了我所珍爱的:女子也罢,音乐也罢,理想也罢,这一切人生不悔!值得付出!
能为自己的理想,执著至此,柳永也算是活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谁不能诵读几句柳永的词,又有谁还记得宋仁宗是谁?
这两句词也被王国维列为了做大事业、大学问者,所要经历的第二重境界。
2、佳作不减唐人高处,宋玉日暮秋士易感
俗词写得如此新颖别致,那么雅词呢?
借用苏轼的话是:不减唐人高处。晁无咎也有类似的对柳永的称赞。
唐人的好处就在感发和形象结合,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柳永词“不减唐人高处”的地方,正在于他写景时,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而且开阔博大。
近人郑文焯也曾说柳永词“神观飞越,只在一二笔便尔破壁飞去”。意思柳永写词,看似一大段平常的叙述,可是在开端,在结尾,或在换头处,忽然用一二句话,便使整个词活起来,如同画龙点睛,只一二笔便使全词飞越起来。
前人关于柳永抒写自己怀抱的雅词的好处,曾提出来两点最突出的特色:
一是工于写羁旅行役。
柳永出生于儒家官宦之家,对于仕途是渴望的,但落榜多次,受到的打击太多,一生抱负得不到施展,虽有才情和治理能力,最终穷困潦倒,死后无亲人祭奠。这一生流离辗转,面对官场的黑暗,为了微薄的利禄到处奔走,被迫同所爱之人离别,因此他内心有很多悲慨。
二是说柳永词音律谐婉,叙事详尽,有头有尾。
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里说柳词“为世訾久矣”,但其“森秀幽淡之趣在骨”。秀,是心灵的感发之美;森,是凄凉的韵味。
在柳永的词中往往有一些非常平淡的叙写,而里边却含有一种幽微的感发。不是细看,往往不能使人察觉。
比如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又如《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
细品之中,就会发现在淡淡的景物描写中,有一股凄凉之美,让人感到写词人内心的悲慨,是柳永真正精神品格的流露。
在中国古典诗歌写作中,通常表现的有两种感情,一是春女善怀,二是秋士易感。所谓弃妇可喻逐臣,美人可比才士。
柳永的词,春女善怀就真是女子怀春,不能引起人们的联想;但秋士易感,真正把一个读书人的这种悲哀感慨写到了词里。
这是柳永写秋士易感写得最好的一首词《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眸。”
上阙写景表现秋士易感,下阙写情表现旅人思乡。
柳永的词,写秋天的很多。一年中的景色他写得最感人的是秋日的景色,一天之中他写得最好的是日暮的景色,如“断鸿声远长天暮”。
悲秋是中国文学上的一个传统,悲秋望远,更能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而显得立意深远,给人足够的遐想空间。
在柳永的词中也写到了才志之士的悲慨,但这一点却往往不为人所知。
他曾任定海县晓峰盐场盐监。《定海县志》载柳永《煮海歌》一首,是一首七言古诗,相当长,写出了盐民艰苦的劳动和穷困的生活。他还为盐民呼吁说:“煮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贫。”希望国家能减轻盐民的赋税徭役。
然柳永虽为政有声,却久困选调,终郁郁不得志,正和了他的词曲:“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之词,开宋词改革之先锋,正恰似当年之校园歌曲,清新脱俗,横扫大江南北,为广大青年带来一缕清风,开拓出新的天地。自柳永之后,宋词在苏轼、秦观笔下发扬光大,成为了唐诗之后又一个新的文学体裁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