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中主要的操作,液体外渗也很常见,但是刺激性药物外渗后给患者带来的伤害是无法挽回的。导致外渗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的防治呢?
案例一:
患者、女、74岁大面积脑梗塞,入院时发现患者左手背高度肿胀,询问病史家属诉说在诊所输了一瓶甘露醇未按压好所以手背出现肿胀。立即报告主管医生,遵医嘱给予硫酸镁湿热敷每一小时更换一次,当天下午患者手部肿胀丝毫没有变化,皮肤反而出现发紫的现象。立即请外科医生会诊给予患侧手背部切开彻底清创并加压包扎,患者左手背肿胀才有所缓解。
案例二:
患者、女、62岁腔隙性脑梗塞并发腰椎间盘突出,护士小李遵医嘱为患者输注20%甘露醇125ml,就在液体即将输完时,患者自诉手部疼痛立即查看发现液体外渗,李护士拔针后未向患者告知注意事项,也未进行处理。于当天下午患者手背部高度肿胀。患者告诉主治医生后报告护士长,护士长立即为患者进行冰袋冷敷及50%硫酸镁反复湿敷三天后患者手部肿胀才渐渐消退。患者明显对责任护士的态度不满但是通过几日来大家积极的处理,患者选择原谅了李护士。
(以上这两例液体外渗都是甘露醇外渗,给患者带来的伤害都非常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液体外渗?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治呢?发生外渗后应该怎样上报?)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甘露醇:
20%甘露醇是临床上常用的高渗溶液,应用时速度宜快、使其在血浆中,迅速达到所需浓度,从而提高血浆渗透压,已形成血浆与脑组织之间的渗透压梯度使水由脑组织移向血浆,达到脑组织脱水降低颅压消除脑水肿的目的。但由于各种原因可致药物外渗到血管周围既加重组织的损伤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同时又影响了治疗抢救工作。
原因分析:
1、护士对甘露醇的相关药理作用及注意事项不掌握;思想重视度不足与患者沟通缺乏技巧;巡视不到位;不知液体外渗后的处理流程。
2、药物因素与药液的酸碱度、渗透压梯度有关。长期输入高渗性溶液。甘露醇可发生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淤血、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等。
3、物理因素与环境、温度、输液量;液体温度、速度、时间、压力及输液针头的选择有关。
4、血管因素与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静脉管壁是否发生痉挛、通透性是否增加有关。
甘露醇药液渗漏的防护: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工作责任心,经常巡视病人,尤其是对意识障碍、感觉丧失、循环不良的病人更需要经常观察,一旦发生渗漏,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2、病人的宣教:①叮嘱病人在输注高危药物时,尽量减少活动,以免针头移位,造成外渗。②询问病人输注药物的感觉,输注过程中有无注射部位疼痛、肿胀感,如有上述感觉立即向护士汇报,以便尽早发现药物外渗的情况。③护士操作时应让病人身着宽松外衣,告诉病人在输注药物时,输液的肢体勿被压迫,以免影响血液回流,造成药液外渗。
3、熟悉药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适当调节室温及穿刺部位的保暖,提高注射液的温度。
4、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针对血管刺激性小,易固定,减少了穿刺次数,同时减少了对病人浅表静脉的破坏。
5、正确选择穿刺静脉:由于20%甘露醇属于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宜选择粗大静脉,由远心端相近心端选择穿刺,穿刺时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多次穿刺。
6、甘露醇药液渗漏的处理:发生渗漏后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针对损伤的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①24小时你可采用冰袋冷敷以防肿胀扩大。采用50%硫酸镁湿敷不间断至肿胀消退。
②封闭疗法封闭注射可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相结合。常用1%利多卡因或生理盐水局部封闭。
③照射疗法可用红外线照射10分钟左右,使局部组织干燥。
药物外渗处理流程:
①立即停止在原部位输液,报告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及主管医生进行评估。
②判断是否为发疱类或刺激性药物。
③不是发疱类或刺激性药物给予拔针---局部处理---观察局部变化---记录渗漏及处理情况做好交接班---按不良事件上报。
④是发疱类或刺激性药物---用空针回抽局部残留药液---遵医嘱注射相关封闭药物---局部处理---患肢抬高制动,避免受压---密切观察局部变化必要时请相关科室协助处理---记录渗漏及处理情况做好交接班---按不良事件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