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分离是为了相聚,有时分离就是离开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今天周末,我看了整整一下午的小别离,每一幕都是一袭影子,爸爸、妈妈,还有正在长大的我,因为情节人物太过相似所以又恨又爱。我欲罢不能,写于此。
刚刚和爸爸结束聊天,心里很不是滋味。今年大三,距离毕业不近不远,可是关于对未来的考虑似乎已经迫在眉睫。或许是因为爸爸妈妈真的把我保护的太好,我对美好的未来有着超乎寻常的执念。即使我身处一所二流甚至三流大学,即使我没有遇到法学界的何以琛,也不认识计算机系的天才肖奈。我希望出国看看,本科毕业以后在澳洲深造,如果可能便留在那里,然后把我最爱的爸妈也接过去,开始崭新又美好的生活……
是不是觉得太理想化了一些?是不是认为我不懂得现实的残酷和生活的艰难?怎么会……我了解。我并不是富二代。我知道出国的花费很高,还知道留学回来的海归一样需要投简历找工作,更知道只有我一个女儿的爸妈几十年来拼搏奋斗只愿我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如果把我送出国,他们会有多担心多想念。海清饰演的妈妈宁愿逼迫自己的孩子沉浸在无休止的题海也不想把那么小的孩子拽离身边送往国外。我想我爸爸的想法应该近似于这种观点吧。我不能忍受爸爸说我想要出国很自私,上大学以后每每想家想到哭,可是孩子有多爱父母这种问题似乎永远不会有人关注。大人希望孩子留在身边的想法何尝不自私呢?只是我们都理解这种自私,并习惯性地转化成身边再也离不开的爱。
小别离中朵朵与爸爸妈妈的相处方式让我看的 愤恨不已,气朵朵,恨高中的自己。我和剧中朵朵唯一的不同点在于,我的青春期在高中。我也惹他们生气让他们心寒,我也让他们从眉眼间淡淡的骄傲变成回家以后脸上散不去的愁云,我也在他们做的有一丝不合我心意时冲他们叫喊……因为现在好后悔,所以把这些情感挤压的遗憾转移到对朵朵的埋怨中。我把所有的想法说给爸爸听,可是爸爸还是说我不理解,这些不理解让我的所有行为看起来都像是负隅顽抗,连坦白都变成了认真的抵抗。不过我不会责怪到现在我仍没有理解的爸妈从不明说的无奈,也用力体会爸爸说的我根本不明白。这一切,只因着一句即使知道被说出来依旧温暖的爱。
父母与孩子,可能注定要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小别离。这些分离,有的,是为了相聚时让他们看到更好的自己,有的,可能就停留在记忆的长河中成为一碰就痛的伤疤了吧。
人生也大抵如此,小小的别离在大大的爱恨中,都变成了泪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