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红楼梦》,大概是人生第二次看吧。第一次没看完,但看到大观园的那章,就被园林深深吸引,买了一张苏州的机票,看了一圈园林,结果书是没看完。相隔一年,实在是忍不住好奇心,又翻开这本书,这次竟然看完了。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终于通过自己的阅读,了解红楼梦是讲什么的,剧情是如何发展,人物特别是什么,再也不用依赖别人的二手经验和总结。
看书的过程一点都不轻松,边看边查字典的。例如什么是“扒灰”和一些手机都打不出的生僻字。还因为人物太多,关系复杂,下载了一张人物关系图。印象深刻的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引发的笑话,当中有一段描写她问那道茄子如何做:
刘老老细嚼了半日,笑道:“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肉脯子合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钉儿,拿鸡汤煨干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里封严了。要吃的时候儿,拿出来,用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了。”刘老老听了,摇头吐舌说:“我的佛祖!倒得多少只鸡配他,怪道这个味儿。”
还有,感触颇多的是各种抹脖子的人,他们的生死观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为什么可以轻易地自杀,他们没有更多的责任牵绊吗?特别尤三姐与司琪的两个自杀,耐人寻味。
直到高鹗续写的那几十章,剧情急剧下降,真是揪心,人物一个个迈向死亡,整个家族瓦解,不由得心里感叹,他真实是一位悲情作家。
在这两次阅读的时间里,中间大概相差了80多本书。从看不进去,到完全看完,相隔一年。而在这一年里,我一共阅读了80多本不同的类型的小说。其中包括了陀氏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每把一本经典看完,心情总是非常愉悦的。很多不削文学经典,而我认为一个人不跳出阅读舒适区,只读自己有兴趣的书,是无法体验更高的阅读快感。如同那句登山名言“因为山就在那里”,而读书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