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幼年是在爸爸的背上、妈妈的怀抱中度过的,当时虽然穷,但笑语盈盈。我人生中第一次乘坐的“交通工具”是家里的地排车:大致有2-3米长,木制车厢,下面是可随时装卸的两个车轱辘。它当时是农村最主要的运输工具,也是童年时“乘坐”最多的“座驾”,至今偶尔见到地排车仍想上前扶摸一把。当然,在生产队也有偶尔骑牛、驴、马的机会,但没有影视剧中的悠然与威风,大多时候是在我的惊叫中、大人们的笑声中被抱下。
自行车在当时的农村属于奢侈品,大多农村家庭都买不起。还记得邻居四爷家里有一辆大轮自行车,就是那种只能往前蹬,后蹬就是“刹车”的那种。四爷宝贝似的呵护着,一般是不外借的,他自己也舍不得多骑。每次骑行之后,他都会用油把车擦得锃亮,并且把它大卸几块后挂在墙上,别人只有观赏、羡慕的份。
后来我到乡中心学校上学,离家近十里远,只能步行,迟到就成了常发事件,为此还练就了“吃快饭、吃热饭”的本领。这期间,我也偶尔尝试过搭乘小姑的自行车,但每次都因为自己笨拙的上车与小姑的单薄造成人仰车翻的后果。
终于在我上初二的时候,家里省吃俭用买了一辆自行车,还是托人从青海那边买来的,本地没有关系根本买不到。我那时的兴高采烈至今仍记忆犹新。由于堂叔家没有买自行车,他经常搭我的便车,我还为此多次抱怨过堂叔超正常人的体重。
如今各个大中城市都出现了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个人购买自行车的必要性大减,我个人丢失自行车的数量也永久定格在六辆上。
我家所在村的东面有一条公路,我对汽车的认识就是从这一条公路开始的。那时路上行驶汽车的数量极少,以拖拉机为主,偶尔可见几辆解放牌的绿卡车,小轿车几乎是看不到的。我们几个孩子经常聚在路边,数着过往汽车的数量;有时也会欢呼着追着汽车跑,那时并没有感觉汽车尾气的刺鼻,甚至还有点喜欢那种不常闻到的味道!没想到昔日的“奢侈味”如今竞泛滥成灾了!
虽然从小就喜欢汽车,但因其离自己的生活太远,从来就没有自己也拥有一辆的奢望。直到2000年前后,自己即将硕士毕业,一位交警队的同学问我要不要办个驾证,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当时的想法是:这辈子我还能开车?没想到仅仅过了几年之后,我来到大学教书,看着楼下不断增多的家用汽车,心里开始痒痒地。于是邀三五同行,一起报名学习驾驶,由于资质愚纯,前前后后用了三年的时间才拼得一照,其中甘苦,无法向外人道也!
驾照在手,女儿也近高考,有用车需求,买车梦终于落地。但早已没有了拥车的自豪感,因为环顾四周,豪车满眼!
第一次乘坐火车已经是在我大学毕业之后的第三年。那年暑假,家生变故,生活困顿,听闻深圳机遇满地,也想前往一试。
坐汽车来到郑州,转乘火车到广州,然后再往深圳。先是在郑州碾挤式购票,用了半天时间,拼着年轻的体力最后买到一张无座票。一路在火车上几乎没有下蹲的空间,颠簸三十多个小时才到广州。再次排队买票,当时每个售票窗口两边各有一名武警战士,他们每人手中拿着一个长长的木棒,对于买票不守规矩者,直接当头棒击。这一下颠覆了我从小形成的最可爱人的形象。随后多年,大多的铁路行程都是这样度过的。
印象最深的是春运,当时几乎所有火车站都成了人的海洋,在火车站滞留几天上不了车是正常的事;如果谁能买到火车票,那真是天大的能人;如果偶尔买到个有座的票,那真是天大的幸运。
我刚到郑州之时,老家人经常托请购买火车票,没有门路但又好面子,只能半夜爬起来到火车站排队买票。不知从何时起,突然发现火车站没那么拥挤了;火车上也几乎没有站票了;同样行程所需的时间竞成倍地缩短了;学校附近的火车票销售点不知何时关停了;任何人随时拿起手机就可以自行购票了……。
小时候看到飞机在空中飞行就会一直目送到其消失,但对坐飞机内心一直是有怯意的。没想到自己在而立之后,飞机也会成为自己的出行工具。还记得第一次坐飞机时的惴惴不安,飞机离开地面时的失重感,飞机上升过程中耳膜受到的冲击等,但经过了单驾次十几个小时的漂洋过海之后,一切都已恢复平静。
回望自己人生近五十年的代步路,更加坚定了对这句话的认识: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我们当前许多习以为常的代步工具在四十年前甚至没人想得到。那么未来呢?我不敢、也没有能力预测,姑且静心等待,做好准备,等新的代步工具出现时,大胆体验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