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大叔说】在简书的 第20篇 文章
“简书上有两种干货文章,一种是彭小六写的,一种是其他人写的。”
彭小六何许人也,会有这么高的评价?
简书签约作者,粉丝12万+,简书里排名第一;
文章381篇,字数593268,20万+点赞,书籍出版两册;
最重要的,身份从一名程序员,到现在行动派的在线教育总监,自媒体大咖,年收入翻20倍,现在看来还远远不止。
励志故事听完总是很过瘾,但除了听听,还有什么能拿来就用的思路可以借鉴呢?
>>>>拿你所有的,去换你想要的
你有什么你自己清楚,“你想要的”和“你要付出的”永远是秤的两端,永远是平衡的。
我有个同学,大学毕业后被家里安排了银行的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从第一天入职好像就看到了退休那天的样子。”
突然有一天,群里发来消息,“我辞职了,明天去北京,必胜。”
电话不接,信息不回。
他孤身一人到了北京,拿自己的全部积蓄报名学习ios课程,脱产3个月。期间辛苦无人知,他也从来没说过。
现在在国内顶尖互联网公司做程序员,薪资和以前比翻了4倍有余。
问他为何如此坚决?
他回“辞了工作,和家里翻了脸,又花光了全部积蓄,我几乎是拿我的全部去换来现在的状态。那时候不和大家联系,是怕自己被动摇,动摇了,我就真的什么也没有了。”
必胜,不是一个口号的激励,而是最后的呐喊,必须得胜利,不胜利毋宁死。
>>>>和长时间练习相比,方法论可以忽略不计
我过去两年写了54W字,300多篇文章,还有300多篇写废了。
你问我如何练习写作,我说,就是写,写,写,先不管写得好不好,写多了你自然要知道哪里要改进——没了。
写作,恰好是复利的事情,在这方面长时间练习,就是精进自己最好的方法。
而其他的呢,重复机械的劳动却不可取。
当技能变成机械的重复时,其实就不是技能的积累,最多是技能的熟练。
十年以上驾龄,只能叫老司机,不能叫赛车手。
此时,选对跑道才最重要。
一种是做复利行为,比如写作和演讲。
另一种是钱在哪,人就去哪。
市场是个聪明的家伙,他会帮着人才和金钱去做有效率的调节。这就是顶尖人才大部分在头部行业、头部公司的原因。
>>>>没做到之前,对别人的批评要忍着
只说风凉话或者只批评而不给建议的人,你干脆让他从你的世界消失就好了,毕竟你还没有实现财务自由,你还有很多重要事情要做。
认知,这个词有时也是双面词,用好了叫格局,用不好叫装逼。
高认知能打败低认知,不出意外,应该没有错。但高认知能说服低认知,这个可就不一定了。
以前有个高管空降公司,上一份工作是某新三板上市且有做市商的公司的合伙人,从第一单业务一直做到上市,认知自然不低。
新到公司,大家都准备聆听教诲,结果他每次就是笑脸请教的姿态,问各部门这个是怎么操作的,那个是什么流程等等。
让他发表观点时,也总是在我们现有的状态下,多说一两句。
将近两个月时间一直如此,公司一度传言来了一个徒有虚名的高管。
有一天,召开全体会议,大老板坐在旁边,他主讲,将公司的流程、业务模块、组织架构等统统进行了梳理,最关键的是一句,“我们已经在一个小组测试过流程,表现高于原来xx%。”
这一下惊呆了,好像什么也没做过的人,突然做了这么多,且有理有据。
后来聊天,他说“想要改变,先要融入。我说这个好,那个不好,大家怎么信?做完了,拿着成果说,岂不轻松惬意。”
>>>>抱大腿的前提,是你先问自己,你能给TA什么
我认识大牛的时候都挺紧张的,因为我很害怕认识了TA,我给不了TA什么。
一切的人脉资源本身就是一种交换资源。
我有个朋友,大学毕业入职在金融行业做客户经理。周围都是行业精英,作为新人想要更多接触却话语无力。
她认真思考,专业能力、行业经验不是一下子就能追上的,那么想让人记住,进而平等交谈就得有些独有的价值。
因为自己对于时尚的敏感度,她开始刻意展示自己对于服饰搭配的见解,而且特别注重小众的配搭,比如丝巾,领带,袖扣等等。
还主动整理相关的信息给到新人,通过大家的认可夯实自己小领域的专业。就这样,给自己添了一个标签:金融领域最懂搭配的人。
而这样的标签,也让她在职场中的形象,得到了更多展示的机会。
想抱大腿,资源互换才是前提,哪怕是非主流的资源,只要有益就可以。
>>>>多维度竞争力,10*10*10比1000大太多了!
千万别去和比人拼单一领域,因为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你绝对不会是最厉害的那一个。
但是拼多维竞争力,你就有机会了。
咱们的学生时代,就是单一领域、单维度的竞争,分数高的赢分数低的,规则就是这样。
如果故事一直这样发展,分数低的只能拼尽全力去提高分数,华山一条路。
而事实,几乎是不可能。
学习好的孩子会被分到优质班,配最好的老师,听最好的课程,和最好的学生一起交流。
学习好的会变得更好,这是大概率事件。其他学生的华山路还未开始走就已经崩塌。
幸好学生时代之后是社会,可以允许多维度的成就。
几乎没有人会把西少爷的肉夹馍和全聚德的北京烤鸭放在一个行业轴对比。“餐饮”加了“互联网”这个维度,就是全新的互联网餐饮。
每次跨界,都是给自己扩展一个新的维度。
一旦跨界积累成功,实力或者竞争力的提升,可能是“几何级数”的增长,不仅仅是“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线性增长那么简单。
>>>>学习一停,你就死了
如果你还能经常有“哇,好厉害!”的感觉,说明你还有救。
“哇,好厉害!”这是我初接触线上付费课程时频发的内心os。
Spenser线上课程卖了300w,
“哇,好厉害!”
坤龙一天增加5000学员,
“哇,好厉害!”
社群收费1w一年,群里200人,
“哇,好厉害!”
我毕业做快消品行业,学习市场、品牌、消费者,后来做电商,学习线上,也操作过o2o的独立项目。
日常时刻保持着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比如互联网、新媒体、新零售,还有餐饮行业等等,自认为还是个假装爱学习的人。
偶然接触到线上课程,我就感觉自己跟开了一片新地图似的,什么都不知道,总是惊喜“原来还能这样”。
那时的我,完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开始尝试接触,不停的学习,思考每个爆款事件的明暗线。
如果学习停了,是不是就成了一个“以为自己知道”的傻子。
彭小六的故事普通人能复制吗?
这我不知道。不知道下一波红利什么时候来,去向何处,会降临到谁的身上。
但我知道,红利来的时候,一定是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