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当迎着朝阳赶去工地做事,直到晚霞余晖不见方能收工;吃着地沟油里的快餐;流着似泉水般潺潺而下的汗水;在闷热,滚烫的狭小空间里找不到一丝丝凉意;三十七八度的高温天气里,到哪那都是滚烫山竽,像在热锅里的蚂蚁一样,热得晕头转向,不知所踪;喝水是唯一能带走身体热量的方式。全身每个细胞,每个毛孔,就是出水的泉眼一样,一滴、两滴、无数滴、不断涌出,携带身体中少许的盐分和热量,涌现在身体表面汇聚在一起,形成一条条细细的小河,浸湿衣服,毛发,从额头上滑落,就成了人们所讲的汗水。
每次穿着粘满玻璃胶,腻子灰,泥沙,汗臭味充斥的衣服,走在别人已经酒足饭饱,悠闲散步的回家路上时,心被荆棘猛扎,疼痛不已;别人能意气风发,指点江山,而我却似小斑狗一样过着卑微的生活。个中缘由在哪里?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当中,我缺胳膊少腿了吗?我不够勤奋向上吗?拈轻怕重吗?不是。我否定了这一切的一切;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今天的生活呢?原因就是:我一直在重复干着低回报高劳动强度的体力劳动,而更应该多的投资在脖子之上的地方,不断扩展自已的思维方式,走上多种经济支撑的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现状,走出身陷泥泞的经济怪圈,过上让家人欢心,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写作就成了我的热爱。
在写作的路上,我走了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的路。前路依然荆棘丛生,杂藤缠绕,看不到天、也看不到路、更看不到写作的靶心。在这条路上会不会被其中的大小树桩绊倒,枯枝败叶把我滑倒,弄得青一砣,紫一块,鼻青脸肿的?我心中也得不到答案,也没有人会给我印好的试卷和答案,只能自已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先用手抓住滕条或树桩,在勉强稳定身体的瞬间,迅速用右脚试探河中的深浅,是否结实,能否承载住身体的重量,方才能保证安全过河;而如今悬在离地不远的地方,上不去也下不来,就这么手攀脚爬艰难前移中。
我把看到、听到、想到的生活素材,当成写作的原始材料,手中的笔似装地板时用的切割机一样,一片片,一块块的裁剪,按画成的墨线切割着;符合主题思想的就留下,不相称的就用锯片裁切掉;如果柜子外围是1/4圆孤形状,那木地板就得装成1/4圆弧形,多一寸,是装不进去的,差一厘米空着就会引影美观,给人不好看的印象。如写文章重在写细节一样,细节写得越详细具体,文章就越具有说服力,文章主题如果似1/4圆孤柜体,那文章就要写成1/4圆弧形状,这才叫做贴切。
地板装完要美缝,贴踢脚线,是为了给人以整体美感,做到没瑕疵给老板挑剔的理由,让人看后有赏心悦目的感觉。文章写好以后,要反复阅读,反复推敲,字,词,句的用法,摆放的位置是否合理,精准,贴切,恰当;清代袁枚有一名句:一诗千改始心安,头末梳成不许看的榜样在前,我怎能不仿效前行;除了反复修改还要进行精美排版,重点语句,加粗,重点说明;插入精美图片,一是为了更加形象说明,吸引眼球,给读者以美感,撞击读者灵魂深处,产生共振共鸣,达到同频同率的效果。地板装好后给老板以无懈可击的美感,老板才会满意,觉得物超所值。文章写好后,给读者以心灵深处的感悟,触动弦线,深入沉思,启迪心智,反复回味,读者才会满意倍增。
现如今文章内容写得好,还不一定能吸引读者来围观,品读,所以取一个好题目来吸引读者眼球,写好标题就摆在与内容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了,3秒钟原则即读者决定看不看你文章,就在3秒钟之内,3秒钟内不能吸引读者眼球,你的文章就被刷屏,湮灭在几十,上百万条信息池之中,难觅踪迹。
纵观经典文章为什么经典?历经岁月沧桑,依然长久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写作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用笔尖一个个扎破社会上存在的血泡,放掉积压已久的淤血,疏导脉络,治愈社会顽疾,让社会走向变革,健康,向前发展的道路上来。
有好标题,新颖的好内容,而且面容姣好,有美感,服饰装扮新潮,能不是一篇出水芙蓉般的好文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