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翔,我渴望自由,渴望无欲无求的生活,我甘于平凡,我讨厌非常努力的人。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翔,一个有着很高配置的孩子:长得帅,外貌可媲美明星,性格温柔;从小有一个全职妈妈照顾起居生活;父亲是公司中高层收入可观;住在高档公寓,暑假连续三年去夏威夷度假;妈妈也懂教育,经常翻看育儿书籍,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尊重他的意见;他从小上一些兴趣班,补习班,成绩在班上也不差。
认真回想一下,这样的孩子和家庭,是不是在我们的身边很常见?
我们羡慕这样的家庭,也觉得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一定会成为社会栋梁,并且让他的家庭骄傲的。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人们的预料,上天也喜欢跟人类开玩笑,这个从小不愁温饱,不为生计发愁的孩子只在母亲的殷切期盼下努力学习了几年,就在初升高的时候退学了。
看到这里,一般的人都会觉得很可惜,毕竟这是一个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可是现在他却把原本不错的人生过得“一塌糊涂”,成为了一个废柴。
退学之后的翔四处打工,尽管母亲总是苦口婆心、恩威并施地劝他,可是他仍然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不止是学习,可是说没有什么能让他真的感兴趣。
22岁的时候谈了一个女朋友叫珠绪,他觉得自己爱她,但是后来发现他爱的只是跟他一样不求上进,每天打打游戏吃吃喝喝的她。
后来他的女朋友经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医科大学之后,他直接跟她分手了,分手的理由是:拼命努力的人都会让我感到压抑。在这种人身边,总感觉像是在被责难似的。
他明白,他们终究不会是一路人。珠绪的努力拼搏让他觉得压力很大,这种压力,归根究底,其实是从小他的母亲给予他的。
“翔不知为何至今还能清楚地回忆起母亲呼吸时吐出的白色气体。母亲的期许真的是一种重压,但他非达到不成。翔还记得母亲当时经常围的那条橙色围巾。那颜色即便在夜幕下也是非常鲜艳的暖色,就像母亲的爱,又如引领希望的灯塔。12岁的翔一直深信只要追随着这个颜色前行就没问题。”
看到这里,我不禁有点感同身受,我的母亲,也曾给我这样的感觉。
当翔努力考进了一所不错的初高中直升学校,他的妈妈高兴之余,对他说“接下来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六年之后,我们会迎来决定你人生的那一刻!你要跟妈妈一起努力呀!”
听到妈妈的这段话,翔仿佛全身的力气都消耗殆尽了,想到未来的六年还要做同样的事情,他就觉得有一种压迫的感觉。
在学习上,他根本没有那种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的感觉,所以,母亲的期盼此刻却成了他逃离这个世界的理由。
尤其在他退学之后,面对母亲的冷嘲热讽,更是让他觉得难以忍受。
翔曾经跟珠绪说“我的父母,尤其是我母亲,是会为了买昂贵的包拼命努力的那种人。他们的想法很奇怪。”
他没办法理解他母亲说的“那个世界的人”,就因为自己中途退学就会堕落成为“那个世界的人”,成为社会的底层。
在他看来,打工够吃穿用度,没有欲望,没有对未来的任何憧憬。甚至当外婆把1000万日元放在他手边,希望用钱激发他某些欲望,他对外婆说:不需要那么多钱,因为什么也不想做。他的外婆震惊道:翔,你才20岁就已经死了吗?既没有什么欲望,也不考虑将来,还说不需要钱。这不就跟死人一样吗?
外婆的质问也无法让翔回心转意,佛系青年继续走在“丧”的路上。
难以想象,当有人给你那么一大笔钱让你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是去国外进修时,竟然有人会拒绝。
而翔的身上,真的存在着一种“丧”的气质。不想努力赚钱,也不想努力学习,人生的意义何在,恐怕他也不知道,也没有思考过。或许在他看来,是不是成为了社会的底层,根本不重要。
翔的父母希望他成为医生,维持住中产生活,就像他的父母一样。可是他并不想过那样的生活,因为“看上去也不幸福”。翔什么都不缺,可拥有这一切的他也并没有感到幸福,维持住这样体面虚假的幸福却要费那么大劲去竞争,可笑又不划算。
这,或许就是中产阶级的悲哀。也就是本书最引人深思的一句话“生活如同流沙,越抗争,越深陷”,身处社会的夹层,表面优雅风光,其实内心早已心力交瘁。
焦虑的中产阶级,向上一步难于登天,向下滑落则轻而易举。
翔看透了这一切,所以选择了“丧”,这是他的人生态度。我们无权指责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也总会在自己的人生中找到合适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共处,只不过节奏快慢不同而已。
所以,翔的结局也许并不是悲剧,总有一天,他也能找到那个让他感觉打开了新世界大门的事物,并且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