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前夕,《史记》到了手里,惊其包装华丽,又叹其内容古涩,之后在老师的带领下读了一下午的《史记》,仅仅两页而已。放假后班级群里皆是“今天两页”“挑战三页”,可我只是拿着手机,看着他们挑战。
当有同学读完《秦始皇本纪》的时候,我猛然想起自己只批了三页。心里有些发急,开始在床上批了一个中午。回头看时,只批了六页。我急得快哭了出来,没办法,自己欠下的,自己补回来。那时候的《史记》唯有枯燥,索然无味,许多古文更是似懂非懂,尽管有注释。
数学暑假夏令营,忐忑不安的到校,没想到老师夸我批注认真,批注快。心中却是苦笑不已。其实到了学校,也不得不抽出所有空闲时间来批注。批注时,一位同学看见,惊呼:“你都批注这么快了,还批?”我半信半疑,随后得知自己真的算批注快的了,毕竟四十几天的作业,我十几天就写完了……
之后批注的速度变慢了下来,依旧努力,却没有之前那搬了,一个月的时候,《史记》要批注的人物都已经差不多了,之后就是在椅子上找一些章节开始读,当然都是闲读。第一点批注《史记》的时候,感觉简直是煎熬,因为很多东西都不理解。很多人在《史记》中,可以根据三言两语,而解读出一个故事,一场心理战,可在我的感觉里,我能知其然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和谈知其所以然。
可重读一遍的时候,似乎原本难理解对句子,此时有些可以理解了,此时才微微感到《史记》并不是那么折磨人。可这才知其然,下一步是知其所以然。似乎只有开学之后到语文课上才会懂吧。
到了学校之后,原本坐在板椅子上读,之后改为了站着读。
“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怎样?”老师问道。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不乱修长城” “不纵饮酒,纵享乐” “将法家思想改为儒家思想”渐渐的,同学们说的头头是道了。之后我们通过只言片语了解到了张良,张良为何能得到《太公兵法》?他能容忍一个陌生老大爷,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大爷对他的百般为难,且会守信于他。而在《史记》当中,仅仅只言片语便刻画了一个张良。可若没有那么多脚印,一步步走向这些,没有那些努力,是根本读不懂世界这么大书的。
《史记》是一部经典,他不会吸引你,甚至会排斥你。当你真的走了进去, 那这一切都在迎合你。
脚印,需要踏出来,而通往一本书,是一条很长的路。《史记》之旅,布满了我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