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要把车停到一个很不宽敞的地方,原本TA下去是帮你看着周边,给你预警的。作为司机的你,盲区在车头,你不知道车头离前面的车有多远,然后TA站在车头,却不说话,只是看着你一点点挪,你生气的说,还有多远,TA用手比划着告诉你还有这么远,你无比的生气。你心想,TA为什么不能说,再走一点再走一点。
你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吗?也许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在你身边。上面是我跟他的互动,让我体验到生气和无奈,情绪未控制住,争吵起来,或者谁也不搭理谁,就变成了一场冲突。
丛非从是自己非常喜欢的一个心理咨询师,他的文章或课程总能带给自己脱俗的感受。这次微课《如何有效应对关系中的冲突》让我对冲突也有了新的认识。
那么冲突是来源于什么呢?
你有想过为什么两个人会起冲突吗?为什么越是亲密的关系,冲突就越大,比如丈夫和妻子之间、儿媳与婆婆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
人是群聚的动物,然而每个人又都有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当两个人生活在一起,便产生了交集。这就相当于,你是一个圆,我是一个圆,当生活在一起,两个圆就开始靠近彼此,慢慢的有了重叠,而那些没有重叠的部分即是我们独立的空间,也是我们争吵的缘由。当我们无法认同别人的不一样时,冲突便产生了,而引起冲突的就是差异。
就像上面的例子,我认为下去指挥停车就应该时刻告诉司机前面的状况,而不是默默的看着,等到最后快要碰上了再说。我对他的行为非常的不理解,同时我又期待对方可以按照我想的去做,此时便有了冲突。
冲突有很多表现形式,可以是争吵,可以是冷战,可以是自我伤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想要去消除冲突。微课中说到了经常会使用的四种方式:
理想化对方、理想化自己、理想化他人、理想化方法。
当冲突发生时,我们往往会理想化对方,认为如果他能够改变,变得包容,变得不挑剔,也许我们就不会再有冲突。然而这个方式让我们非常被动,要依靠对方的改变才能改变。
有时会理想化自己,总认为也许我心里再强大一些,我就可以面对这样的冲突,就不会受到伤害;也许我能够变好一些,就不会有冲突。然而这样的自己感觉到无力,因为我们的改变欲望总是在冲突发生时才会被激发,每一次冲突消失后改变的欲望就消失,反复循环,却无一丝指导意义。
有时会理想化他人(人或者环境),总认为如果与这个人断绝关系,我就可以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我的生活就可以变得很美好。然而实际这让我在逃避问题,总认为如果我换个状态就可以不发生这些冲突,然而真的是这样吗?谁又敢保证呢?自己都不信吧。
有时会理性化方法,一发生冲突,就去找方法。认为是这个问题导致了这个冲突,解决了这个问题矛盾就没有了,至于没解决是因为没有找到方法。然而很多事情只是一个引子,是很多不满积攒的,是没有办法能够解决的。这就像笑来老师说的万能钥匙,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锁头上的时候,根本是无法找到钥匙的,钥匙在别处。
我发现自己经常陷入前三个模式,希望对方做出改变,希望自己变得强大,希望摆脱这个关系。然而冲突并没有消除,反而让自己生出了很多无奈,最后变得无所谓,这个无所谓让关系变得更加疏远。
那有没有可能不发生冲突呢?
我想其实这就相当于是在说,生活要一帆风顺,不要有波折。这怎么可能,我们的生活就是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觉得有意义,而总是啥事没有的生活反而让我们有些无聊。其实冲突也是这样,我们要看看既然它存在就应该有它的道理。
微课提到了这个问题,既然冲突是来源于差异,那么如果没有差异,是不是就没有冲突,这会让你感受到什么呢?自己体会到了冷,那种冷冰冰的感觉;感受到无趣。原来我们一直以来讨厌的冲突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就像丛非从说的:
一样东西的存在,一定是它给了我们好处。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如果一个东西真的只是有害的,我们会果断的抛弃,所以如果我们还未抛弃它,那么它必然是给我们带来了好处,只是我们一直没有发现。就像“得到”每天听本书中介绍的《心灵的七种武器》,它说的就是自卑、内疚等负面的情绪。它说:
负面的情绪其实是我们心灵成长的兵器,如果用正确的态度面对他们,他们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好处,相反,如果处理不当,刻意地忽略和回避这些信号,这些情绪就会给我们带来持续性的伤害。
当我接收到这个信息的时候,自己打了个寒战。第一,我面对冲突如此的歇斯底里,总要摆脱它,却没有想过,如果真的两个人之间完全一致,会是什么状态。第二,冲突让我如此难受,总想着要摆脱,可为什么它却总是会出现在我的生活中。它到底带给了我什么好处,让我不愿舍弃它。
其实,冲突带给我们两个好处:
1、有冲突必然有情绪,有情绪我们就体验到了存在感。我才能有力量。
2、有冲突,代表与别人不同,我们才能确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总结就是:先有了存在感,然后再确定自己的边界、感受和想法。
原来如此,每一次的冲突,我就是想要关注,想要认同,如果没有得到想要的,我下一次就会再要。然而这样的反复却让关系走向了结束。
那如何做处理冲突呢?当我们想要关注,想要认同时,我们先不要着急说出来,体验双方的差异,以及自己所想要的东西。比如我认为对方应该用我的停车指挥模式才对,对方不采纳,自己非常的愤怒。这个时候,先试着感受自己的愤怒,试着去理解双方的差异,接受对方的做法,不把对方的不采纳认同为是挑衅或者不接受自己。
说到这,其实就奔着亲密更近了一步。
1、承认我们就是与另一个人不一样。就像武志红老师说的,他有他的现象场,每个人都不一样。
2、当需求不被满足时,
(1)停下来,与自己的愤怒,哀伤,无奈呆一会,不着急爆发。
(2)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自我反思,看到冲突。
3、很多时候当需求不满足时,是因为我们缺乏爱。
我们内心渴望着对方的关注,对方的聆听,渴望与对方建立联结,然而我们却在得不到的时候,用冲突的方式来表达。然而这个爱还是没有被看见,从而不能被满足,而我们不罢休还要继续要,陷入了死循环。
所以我们要跟自己匮乏的爱好好聊聊,试着向对方一致性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如果我们内心缺乏爱,我们还可以自我满足,自己做自己的父母。微课回答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什么是自己做自己的父母。举例,当我在拖地,满心希望得到对方的赞扬,然而对方却无动于衷,甚至看不到眼里。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做自己的父母,那就是我只要觉得怎么样就可以了,要真心的觉得。
或者找能满足我的人。那些有共情能力的人,如果身边没有,那可以找心理咨询师来帮助自己,慢慢让自己内心的爱充盈起来。
或者找到能满足的方法。这个方法行不通,我就换别的方法,但我不自责。
冲突不可怕,没有冲突才可怕。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冲突让我们难受,而是冲突带给我们的感受让我们不舒服。
婚姻是亲密关系体现的淋漓尽致的地方,我们要给自己和对方多一些耐心,尊重彼此的差异,抓住每一次冲突,让自己成长,而不是受伤。
如果你需要详细了解,那请接受我的邀请,可以听听看,不贵,只有9元,如果可以帮到你,也是很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