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为止,小班的孩子入园整一周了。
好多孩子的妈妈都表示,真的像我所说的那样,链接,孩子或第一天哭、或隔了两天哭,反正都会哭的!但也有的妈妈表示:我家的孩子就是不哭!你家孩子哭那么凶,是因为没有安全感!
没有安全感才会哭?
孩子想妈妈不能哭吗?孩子不喜欢那个卷毛的老师不能哭吗?孩子不喜欢对面那个流鼻涕的小男孩不能哭吗?
“安全感”表示:干嘛总说我!
那孩子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1、我丢掉了心爱的玩具
对于小小孩来说,他最好的朋友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玩具”就是从小陪伴他的妈妈,所以他爱她,希望和她在一起,跟他在一起觉得开心快乐。而他要去的一个地方——幼儿园,却要硬生生地把他心爱的玩具拿走。他觉得,玩具和我是一体的,我不要和我的玩具分开!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黏妈妈”。当他看到玩具被分离时,他焦虑、难过、没有办法,这个时候他怎么能不哭!如果说“分离焦虑”是没有安全感,那么在我们辞职跳槽时、和男朋友分手时、学习一项全新技能时,是不是有同样的“分离焦虑”呢?如果这都叫缺乏安全感,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缺乏安全感的!
2、我不想离开温暖的怀抱
每个人都是留恋自己的“舒服圈”的。在舒服圈里有我们熟悉的人、熟悉的活动方式、熟悉的味道,我为什么要跳出我的舒服圈呢,我在这里好好的!可是这个时候作为孩子以外的我们,会告诉他幼儿园那个新地方有好玩的玩具、有可爱的同伴、有教他们新知识的老师,你要不要去试试?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根本毫无吸引力,远远比不上妈妈的一个怀抱来的温暖。这个时候我们作为家长,会告诉他,这是你必须、一定要去的地方。孩子被我们推向怀抱以外的地方,他留恋地不舍地掉下眼泪不是很正常吗?
3、我感觉妈妈不爱我了
曾经寸步不离的妈妈、曾经满足我种种要求的妈妈、曾经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的妈妈,最近突然不爱我了!他把我送到了陌生的地方、头也不回地走了;他不管我的大哭大闹、还要骂我;他不再用充满爱意的眼睛看我、而是用嫌弃、指责的目光看着我,·····我不明白,曾经爱我的妈妈怎么不爱我了?我好难过!我就想大哭一场!
这么说,孩子哭跟安全感没关系,都是正常的?
不全对!也可能跟安全感有关系!
心理学家玛丽.安斯沃斯及其同事发明的陌生情境实验是测评母子依恋的方法。
儿童被带到一个有很多玩具的陌生房间。
在母亲在场的情况下,儿童被鼓励去探索房间和使用玩具。
几分钟后,一个陌生人进来和母亲交谈并接近儿童。
接着母亲离开房间。
短暂分离后,母亲返回和儿童在一起,陌生人离开。
研究人员根据儿童与母亲分离及重聚时的表现,对母子依恋关系做了界定:
安全依恋型:母亲离开房间时忧伤,在母亲回来后寻找安慰,然后又去游戏。
不安全依恋——回避型:儿童显得冷漠,在母亲返回后主动躲开或忽视她。
不安全依恋——矛盾型:儿童在母亲离开后变得不安焦虑,在母亲返回后也不能安静,对母亲既生气抵制又想接触。
对照去幼儿园的表现,个人认为:
去幼儿园会哭,但在幼儿园很开心,回来和妈妈亲亲抱抱的孩子都是有安全感的;
去幼儿园表情冷淡,回来表情也冷淡的孩子可能缺乏安全感;
去幼儿园大哭,回来以后有时不理妈妈,有时又要妈妈的抱抱,又会莫名地哭的孩子可能需要给予更多的安全感。
那对于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我们要做的可能更多。
1、积极倾听
对于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我们需要听听他们的声音,如果他们暂时不愿意说话,那给个温暖的抱抱就好了。如果他只愿意听,不想自己说,那么说说自己的经历,他会更愿意听。
2、不要焦虑
比孩子更紧张的往往是父母。告诉自己不焦虑、不紧张、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平时在家也不要过多指责、过多关心这个“哭”的话题。不要让焦虑充满整个空气。有时间多观察孩子、多思考这个缺乏安全感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3、模拟游戏
用动物人偶或毛绒玩具来指代妈妈和孩子,一问一答地讲述幼儿园发生的事情。用孩子的语气讲出他心里担心的问题,或者用孩子的语气来把他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可以角色互换,让孩子把他的内心慢慢说出来。
4、给予更多爱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往往过于敏感,他需要一再地确定自己不会被抛弃,自己是被爱的。那就给予他更多的爱,更多的肢体接触让他感受到。
也可以和老师沟通是否可以带一个他心爱的玩具到幼儿园,如果想妈妈了老师可以把玩具拿出来,让他知道妈妈一直牵挂他。
5、帮他找朋友
如果幼儿园里有好朋友是不是会让上幼儿园变得有趣?那就联络家长群里的爸爸妈妈周末一起玩或下课后在幼儿园玩玩,小朋友很很容易一起玩,有了朋友后孩子就不会觉得孤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