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游记,为了让旅行变得更有价值。
对于一个在江南长大的人,大西北似乎就诗和远方。
8月13日,出发大西北。
兰州的机场,比想象中豪华许多,但离市区远了些。买了20元的动车票,坐在火车上,看到了黄土、戈壁飞驰而过,心中甚是欣慰,离心中的大西北近了一点。半个小时后顺利达到兰州火车站。清澄的蓝天下映衬着硕大的“兰州站”三个字,有些莫名的激动。
一碗清汤牛肉拉面,让我“大饱口福”,原来正宗的兰州牛肉拉面是没有牛肉的。事后百度了一下:兰州牛肉拉面,又称兰州清汤牛肉拉面,它以“汤镜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精”的独特风味和“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条黄亮),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顾客的好评。大西北,从一碗正宗兰州拉面开始了。
兰州到敦煌,一夜绿皮车,矿磁矿磁的穿过整个河西走廊,天未亮时到了敦煌。第一次体验卧铺车,从刚上车的兴奋、激动,到下车时的沮丧、后悔。人到中年,夜不能寐还是很难受的。关键满儿一夜火车直接着凉发烧。带着对诗和远方的憧憬,拖着一夜未眠的身体,拉着一个发烧的小孩,开启敦煌第一站:鸣沙山、月牙泉。
7点多的敦煌,天蒙蒙亮,温度适宜。8时30分左右,我们进入了月牙泉鸣沙山景区。骑上骆驼,一路人就这么向着沙漠深处走去。驼铃叮叮响,人在驼峰上一晃一摇。一条条骆驼队,似乎在还原当年丝绸之路的风范。
头顶的太阳越来越大,炙烤着大地,空气中感觉不到一丝的湿度。游客们个个都把自己包裹的只剩下眼睛,只有在拍照的时候迅速脱下,然后又迅速穿上。忽然,远处有一抹绿色,在这无边无际的大漠中尤为明显,随着骆驼队的前进,看的更清晰了,那景色,远远一眼,便足以让我感到惊叹。月牙泉,酷似一轮月牙,周围茂密的芦苇环绕着它,微风轻拂,芦苇随之飘荡,走进月牙泉,泉水清澈透明,鱼在欢乐的游,竟让我想到了江南。发烧的小儿在烈日下毫无游玩兴致,直接找了个阴凉处休息避热,可惜了这一处神奇的景致。
下午来到敦煌画院,体验了敦煌壁画艺术。
知道莫高窟是好多年前看的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总觉得莫高窟离自己好遥远、好神秘,从那时起,莫高窟逐渐地成为心里的一个传说,成为我的诗和远方。
《又见莫高》是揭开莫高神秘面纱的第一步。一束灯光突然打在一条T台上,张骞、玄奘、鸠摩什罗、唐玄宗、常书鸿、张议潮、米薇……这些历史人物以模特走秀的形式出场。他们的名字和现代人王潮歌、丛明玲、张冬等人一一响起,一声声响亮干脆的“在”回应,历史的大幕徐徐拉开。另一个大厅。展现一百多年前的莫高窟。拨开尘沙,见到了瑰丽。盛唐之景。王圆箓道士一脸痛苦地蹲在你身边。他在诉说,自从发现了藏经洞,他没过上一天安宁日子,他也知道那是先人留下的无价之宝,当天就报告给当地政府,但没人理他。只好卖给了洋人,无他,给钱,他需要钱维护莫高窟。来到小小的一间屋子。观众站在玻璃上,脚下的舞台上是两名女子。一名女子米薇给远方的丈夫写信,诉说着思念之情。抬头,自影自怜的美貌女子哀叹着:我美吗?何其哀怨!来到巨幕影院,观众可以坐了。战争。沙漠行军。死亡。张议潮派出十个使者团赴长安向朝廷禀报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征途漫漫,九死一生,最后只有一个人抵达长安……何其惨烈!
第二天,汽车驰过戈壁,穿过黄沙,透过一片高耸的胡杨树,拨开沙尘,来了一次最好的遇见,这次相遇让我终生难忘。虽然导游只带着我们参观了9个窟,但美并非是寂静和远离,十步穿越百年,百步穿越千年,在倾心的洞窟里,痴痴地与形形色色的壁画相望,不灭的心灯摇曳着壁画的流彩,脸颊上拂过魏晋的风,衣袖里拢着盛唐的气,脚底下踩着千年的土,一眼千年,千年一瞬。这时忽然想起昨晚看《又见敦煌》里的一句话:一年有多长,一瞬间;一生有多长,一瞬间;一千年有多长,一瞬间;春一去,冬又来,一千年就过去了……
满儿对我说:来敦煌就看一下莫高窟也值了。的确。这种一眼千年的感觉实在美妙。佛法无边,艺术无价。
伴随着沙漠骆驼的音乐,一场沙漠party开始。沙漠是片神奇的土地,柔软、舒服,踩上去毫无压力,可真要爬到山丘顶上,却很是艰难。我们一脚深、一脚浅,费力的爬到一个不算很高的沙顶。沙漠摩托、划沙,一次次尽情的享受着玩沙的愉悦。抓起一把沙子,让它慢慢的从指缝中溜走,丝滑的感觉就是如此,选一片无人的沙丘,一个人静静地躺着,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睁眼是蓝天,手触是黄沙,两种纯粹的颜色,让我觉得世界如此简单,有如此美好。一沙一世界,看饱了,玩嗨了。
下一站,嘉峪关。冒着大西北耀眼的烈日,慢慢拾起历史的沧桑与神奇。站在嘉峪关的城楼上,一阵风吹过,黄沙漫天,瓮中捉鳖、多多关照、击石燕鸣,仿佛看到了前世繁华,回到那个烽烟四起、战马嘶鸣的年代。满儿的一声:妈妈,你看!那有大炮。一下把我拉回现实。如今已不再有“西出阳关无故人”无奈,也不再有“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心悸,更没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悲壮。看着“天下一地雄关”的字样,完成了一次千年对话。咔嚓!一张全家福定格在了嘉峪关的城楼前……
出了嘉峪关,七彩丹霞等着我们……
带上墨镜,衣着光鲜的准备大肆拍一波美照。“七彩”或许说的有点夸张,肉眼见到的丹霞地貌,深深浅浅的黄色、淡黄色、锗色、墨兰色,颜色也算的上丰富,足以让人惊艳。等了40多分钟的热气球之旅,在一声“起风了”后,灰飞烟灭。
翻越祁连山,来到青海祁连县,这里最美的地方便是卓尔山,是一片天境,随意一照,都是大片,不需要任何滤镜的美,来到卓尔山顶,视野开阔,山对面是一山尽览四季的牛心山,左右两侧分别是拉洞峡和白杨沟风景区,背面是连绵起伏的祁连山,山脚下滔滔八宝河像一条白色的哈达环绕在县城周围。宛如仙境,直击灵魂,心一下变得自由了。
一直都知道,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口味,第一次体验藏餐,有些不习惯,酥油茶太甜,藏式火锅又咸又辣,烤羊肉串又咸又腥,但藏民热情好客给了我们这群异乡人一次难忘的体验。
抵达青海湖边时,天色已近黄昏。温暖的金色阳光,在簌簌的凉风中流淌。我们顺利地找到了一间“海景房”。三楼,临床一个藏式榻榻米,很简单的房间,但从窗口看出去,是一片没有杂色的青草地,然后就是一望无际的“海水”,根本就是一幅干净到令人眩晕的画。
八月,青海湖正处于一个奇妙的季节中。鲜花盛开,碧波荡漾。大部分的游客,都会选择这个季节来吧。其实,我们没有办法想象,只有冰雪没有鲜花的青海湖会是什么样子。那样的青海湖,是没有让我们千里迢迢赶过来的理由。
愿望中的湖泊,大概都是一池碧水春暖花开吧,比如在西湖的垂柳下漫步,在泸沽湖的阳光下瞌睡,才是想象和期待中的样子。但青海湖,却是一种苍凉和寂寥。所以在抵达的那一瞬间,我就悄悄把那个“湖”字拿掉了。
略作安顿,披上外套,裹好围巾,下楼,穿过草地,来到湖边。走了那么远,站在这里的时候,却一点不激动,也不失落,甚至什么感想都没有。试着拿手撩了一下湖水,冰冷到有些透心凉。
湖畔活动很丰富,绑经幡祈福、放风筝、沿湖骑行,让满儿很是满足。
对青海湖,我其实很陌生,仅仅是看到网上的旅游攻略,说八月的青海湖有多美,便拖家带口匆匆来到了她的身边。晚上回到酒店,坐在窗前,黄昏时指尖轻触过的青海湖水,充盈了整个房间,忽然想起了那个消失在青海湖畔的诗人了——仓央嘉措。五年前,我曾读过仓央嘉措的诗传。在他25岁那年,被蒙古军队押解经青海湖去西宁,从此消失在茫茫湖水和草原之间。有人说他被杀害了,也有人说他在一个风雪之夜悄然远遁,隐姓埋名,游历四方……关于他的传说太多,太多。来到青海湖,正好是仓央嘉措生命最后的落脚地。在这样的一个特殊夜晚,我别无选择地想起了他,却也无法懂得更多。
青海湖的天空,亮得很早,但依旧寒冷。早早定了闹钟,期待一场惊艳的青海湖日出,天公有些不作美,云层很厚,但依然绚烂。看完日出,面对浩淼的湖水挥了挥手,翻山越岭前往有“天空之镜”美称的茶卡盐湖。
茶卡盐湖,为了坐小火车等了2个多小时,天是灰蒙蒙的,湖水也是灰白色的,忍着疼痛,赤着脚走到盐湖深处,试图拍几张美照,可最终事与愿违,一片灰茫茫与白茫茫,无奈,只好放弃了那略显奢侈的诗意和浪漫。这是我离茶卡最近的一刻,却转身而去。就像永远无法懂得仓央嘉措在青海湖畔的最后时光,我永远都走不进梦想中的诗和远方。
8月20日,回苏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