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生到现在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数之不尽的挫折、困扰,有不被理解的委屈、有不被尊重的愤怒、有得不到公平对待的怨恨、有被斥责的屈辱、有无法承受失去的悲伤、有无法面对的恐惧、有脑子一片空白的惊吓、有无人倾诉的孤独……
所有的这些情绪,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大部分得不到释放和表达,被压抑下来,就像一个又一个埋在我们心里的地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外在的人或事这些导火线点爆了。
这些被压抑下来的情绪是我们焦虑、烦躁、情绪崩溃的根源,成为影响我们获得幸福及美好生活的拌脚石。
压抑的情绪得不到释放,不是伤人就是伤己,我们需要给情绪创造一个出口……
静心——可以帮助我们释放这些情绪,倾听我们内在的需求。静心对于情绪疗愈和找回自我,是最有效的资源之一。
这是一种很简单的静心方法——打枕头,这个方法很轻易就能自己做,适合每一个人。通过这个静心可以帮助我们去释放压抑的情绪。
在做这个静心的时候,请务必找一个单独和安全的空间去练习!!!特别不要让孩子在旁边,避免给孩子造成惊吓,以及避免让家人产生误解。虽然我们也可以预先告知家人,我们做这个练习的目的,以及过程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一个单独和安全的空间,可以保证我们毫无顾忌地释放情绪。
在静心之前,先去写一写,最近发生过的,对你的情绪有触动的具体事情。
开始静心的时候,在心里回放这件事情,感受升起的情绪,然后开始去表达,用你的身体动作去表达,用你的语言去表达。
例如:指着枕头,把它想像成某个人,指着它破口大骂(骂着骂着,情绪很快就会升起)。
如果你觉得愤怒、烦躁、捉狂、怨恨、不满,你可以砸枕头,对着枕头大喊大叫,骂它粗口,揍它,撕咬它,踢它,把它扔了。如果你很讨厌某个人,在枕头上写上他的名字,或者在枕头上贴上他的照片。
如果难过、悲伤,就坐在自己的房间里,让自己尽可能的难过、悲伤。让自己真的很难过,很悲伤,让难过和悲伤的情绪流淌出来。
如果感觉害怕,就让自己尽可能的害怕,抱着枕头,把注意力放在害怕的感受上,这就是和害怕在一起。
…………
只要保证有一个单独和安全的空间,你任何时间都可以做这个静心。
注意事项:
1、在释放情绪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会受伤。
2、在用语言进行表达时,尽量用“我要……”“我不允许……”“我不要……”这样的方式开始,尽量不要使用“你怎么可以……”“为什么……”这样的句式,因为这是把力量交给对方的表达方式。当你感觉到说出来的那句话,你的情绪反应很强烈,那就重复去说让你有感觉的那句话。
3、尽情地发泄,把平时无法肆无忌惮表达的情绪都表达出来,花30分钟时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做这个练习,过程中让自己全然地去感受情绪,跟随情绪的流动。
4、准备一个垃圾筒和抽纸,情绪释放的过程可能会有呕吐发生。
5、持续的情绪释放会需要很多能量,尽量坚持做一些可能让身体较有活力的运动,例如:游泳、瑜伽、慢跑、健身、跳舞等等。
6、全然投入到情绪释放的过程时,像剥洋葱一样,情绪会一层一层地深入。(在倾听孩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的情绪就像剥洋葱一样,会一层一层地深入,我们的也一样)
7、全然投入到情绪释放的过程时,有时嘴巴就像拧开的水龙头,有些话语或口水就像是自来水一般从嘴巴里流出来,当情绪释放到一定程度,藏在情绪背后的需求——“我想要你爱我”“我想要你理解我”“我要被尊重我”……有时也会像自来水一样流出来——尽情地去表达你的需求。
8、不要带着目标静心,享受过程就好了。
在情绪释放的过程中,如果愤怒的情绪出来了,下面是几个供参考的动作,你也可以按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做(这几个动作也可以在开始的时候去做,以帮助我们的情绪出来):
第一个动作:砸枕头
当你感觉到愤怒或者怨恨的时候,跪在地上,用拳头砸枕头,同时说“不”,“我不要……”,“我不允许……”。这个说“不”,是真正去说出“不”,去对这件事情,对这个人说“不”,不只是讲出“不”这个字而已
第二个动作:绞枕头或者毛巾
你也可以用绞枕头(或毛巾)来表达愤怒,回想发生的事件,用力去绞枕头(或毛巾),去真正地说“不”。
第三个动作:撕咬毛巾或者枕头
这个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动作,因为在我们的身体,牙齿是最具攻击性的,愤怒的情绪也常常储存在牙齿和牙龈的部位。
在静心结束后,如果感觉到冷或者发抖,这是正常现象,用被子包裹着自己,直到这些现象消失。如果有时间让自己静静地呆一会儿会更好。
坚持做这个练习两周,然后去观察你的情绪和生活,你会变得更平静,因为变成愤怒、悲伤、烦躁、焦虑、恐惧等情绪的能量已经被释放掉了,甚至,你有机会感受到这种情绪在你小时候是怎么样形成的,并且有机会看到,在这种情绪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情感需求。
别人不一定都能满足我们的需求,但是,我们自己可以去学习如何爱自己——体贴、表达和照顾好我们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当我们开始体贴、表达和照顾好我们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的时候,会发现我们的内心越来越有力量,越来越能创造和体验生活的美好……
上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