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最厉害的一个管理笔记的人,是电影群里的一个影评者。他本身也算是一个传奇人物了。大学时本科机械,毕业后做设计工作。几年后因为对电影的爱好投入电影事业,进入这个行业8年,为时光网供稿6年,最巅峰的时候时光网主页的三篇文章全都出自他的笔下,现在专业写影评,在一家很出名的电影期刊任编辑。这几年来他自己的故事就够写几千字的。今天想要聊聊他的笔记系统。
群里经常会有人找不到电影资源,每次问到他的时候总能几分钟就告诉你在哪有,蓝光碟什么时候出,现在市价多少。今天群里在聊模糊镜头的问题,他提到几年前曾经拍摄过一组专拍服饰,人物模糊的照片。然后,立刻就发出来了照片,照片水印显示是2010年5月3日。这样快速的对照寻找没有强大的笔记系统怎么来支撑。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构建属于自己的笔记系统更显得重要。有几个小技巧大家还是可以借鉴的。
1.以用为主。
我们做笔记并不单纯是为了好看而已,好用才是它的第一生产力。笔记只是服务于只是服务于知识的工具,所以相对比而言,应该想办法让笔记符合自己的使用习惯,在这个基础上越美观越好。
2.利用工具
不应该局限于纸笔,不可否认。传统的纸笔方式更让人印象深刻,也更有仪式感,但是高度爆炸的信息时代,纸笔的产出量是远远不足的。我也常常用纸笔来做读书笔记,但是通常情况下只用来写自己的感想讨论以及经典的句子,其他的还是要交给电脑来处理。我们应该学会利用各种工具帮助自己减少工作量,我常用的几种工具是:印象笔记,扫描全能王,onenote和word。其中,电脑里的文件一定要记得隔一段时间就备份,可以用u盘,也可以用云盘,按照个人喜好就可以。但是一定要备份。
3.建立自己的笔记流程
每个人的笔记都有自己的一整套流程习惯,要按照自己的习惯建立自己的流程。我常常在移动端用印象笔记记录文字信息和要保存的图片,扫描全能王则用来对图片上大篇幅的文字进行识别保存以及思维导图的照片输入。在电脑端用印象笔记电脑版来同步导出,平常用onenote来进行日常积累,每隔一段时间知识系统整理后按主题分类编入word文档中。大家可以借鉴这个过程加入自己的笔记习惯。
4.注重输出
没有输出的输入毫无意义。你可以用一段时间来准备,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这段时间可以是一个月,100天,1年甚至很多年。但是当形成系统的体系之后要开始往外输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更加顺手地运用这些知识,闭门造车已经不适合这个社会了。
5.养成习惯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老生常谈的话题,要坚持做笔记,我们不能妄想用1000个字就可以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坚持才是王道。有意识地养成习惯,已经养成的习惯会成为你的一部分而不是负担。
想清楚,就能说清楚。整理清楚,才能想清楚。
希望未来的我们,可以继续一起成长。可以一起想清楚,说清楚,然后仗剑走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