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目的有四种:
一、
第一列: 寻求过度关注:
例如:妈妈在做饭,孩子缠着妈妈,妈妈说:别过来,会烫着你的。
第二列:家长的感受:心烦,担心,又有点内疚
第三列:家长想采取的措施:哄劝,替孩子做他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第四列:孩子的回应:暂停片刻,很快又回到老样子。
第五列:孩子背后的信念:唯有让你们围着我团团转,我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行为的信念,所有不良行为的信念都是在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归属感就是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是怎么样的,让孩子觉得你是爱他的就是归宿感。亲子关系好就归属感好。价值感就是觉得我是能为家做出贡献的,我是有价值的。】
【什么是行为背后的信念?
破解密码就是行为背后的信念,比如下面这张图:冰山就是不良行为,冰山下就是行为背后的信念。
背后的信念不同,行为就不同,造成的结果就不同,
例如:行为:妈妈让宝宝自己吃饭,而姥姥喂饭。
行为背后的信念:妈妈想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而姥姥担心孩子吃不饱。】
第六列:密码信息:关注我,让我参与。(相信我,让我做)
带红帽子的就是寻求过度关注的人。挂在胸前的牌子就是密码信息。
第六列家长主动的鼓励性回应:通过让孩子参与一个有效的任务,转移孩子的行为。可以说“我爱你,你先去玩会儿积木吧,让妈妈先抱抱你亲亲你,等会儿我们有一个特殊时光,咱们一起玩一个游戏”
二、
第一列:寻求权利
例如:平时规定电视只能看两集,孩子今天非要看三级动画片。让谈钢琴不谈。不让吃糖非要吃糖。
这次妈妈和孩子就站在了权利的两端。
带橘色安全帽这个就是寻求权利的人。
第二列:家长的感受:被激怒,受到威胁
第三列:家长想采取的措施:应战或者投降。要么你让孩子看一集,要么就说不行,今天必须关了。要么就是妈妈赢要么就是孩子赢。
第四列:孩子的回应:妈妈投降,孩子的回应是觉得自己赢了这次。妈妈应战,孩子的回应是变本加厉;或者是因为你的权威性或者是说因为你训斥孩子,孩子害怕你,屈从而内心不服。还有的看见家长生气的时候,孩子特别开心。还有就是不搭理你了,消极对抗。
第五列:孩子背后的信念:唯有当我来主导或控制,或证明没有谁能主导我时,我才有归属感。
例如:孩子长大了,在单位和同事起争执了,会不会借用小时候的观点,然后说你们谁都制服不了我,必须我赢才可以。
第六列:密码信息:让我帮忙,给我选择。
方法有:纠正之前先链接,和善而坚定等。先把怎么做教给大家。
选来看践行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有时候还是控制不好自己。
孩子问题反复发生。说明需要多次。
1,破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秘密
如何运用错误目的表?
错误目的表D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