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1.全神贯注
2.确认事实
3.观念与其对象
4.留意观念的本源
5.观念联系事实
6.将观念付诸语言
7.有效沟通:说完整的句子,不要将主观看法当作客观事实,避免使用双重否定,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
8.避免使用模糊和多义的语言
9.避免闪避式语言:语言中,委婉表达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必须小心,不要使委婉的语言成为信息缺漏的根源。
10.真相:真相有两种基本形态,本体真相和逻辑真相。本体真相是关乎存在的真相,逻辑真相关乎命题的合理性,逻辑真相建立在本体真相的基础上。
第2章 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1.基本原理:同一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矛盾律
2.灰色地带及人为灰色地带
3.万物终有其根源
4.对原因的探寻不要半途而废
5.区分原因
6.定义术语:定义术语代表的客观事物。逻辑上定义术语的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将要定义的术语放入最相近的类别当中;第二步,确定其与同类中其他事物不同的特性。
7.直言命题:最有效的论证,其结论都是直言命题,清楚明确地告诉我们事物的真相是什么。
8.普遍命题:使一个普遍命题成立要满足以下条件:(1)它所陈述的事实是真实的;(2)适用于整个类别。普遍命题有两种形式: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
第3章 逻辑学的语言
1.建立一个论证:每个论证都是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两个不同类型的命题:一个“前提”和一个“结论”。
2.从全称到特称:全称命题的特点是,如果它为真,那么这个说法适用于同一类别中所有特定的个体。
3.从特称到全称
4.断言:从语法上看,每个命题都包含一个主项和一个谓项。主项,是我们所要言说的对象,而谓项,则是我们对此对象所说的一切。断言是将谓项附着于主项的观念联结过程。
5.否定命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都能同样清晰地说明同一个事物,最好是选择肯定结构的命题。
6.比较
7.比较和论证
8.正确论证:三种简单的论证形式---联言论证、选言论证和条件论证。
9.条件论证:条件论证的要点是大前提A→B告诉我们如果A(无论它是什么)成立,那么B也必然成立。
10.三段论:第一个命题是大前提,第二个是小前提,第三个是结论。三段论推理的根据是,首先确定某一部分是属于整体的,然后得出某一部分的组成成员也是属于整体的,然后得出某一部分的组成成员也是属于整体的。
11.前提的真实性:想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必须达到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它必须有正确的内容,二是它必须有合理的结构。
12.前提的相关性
13.事实命题,价值命题:评判价值命题稳定性的标准,是它与建立起它的客观事物的关联程度。
14.论证结构:中项出现在前提和结论之间。中项的作用是联结大项和小项。注意中项在前提中的位置。它是大前提的主项部分,小前提的谓项部分。论证中的两个前提命题都是肯定的,而且两个前提的中项都是谓项。肯定命题中谓项的重要性质如下:它们通常是特称(或者"不周延的"),永远不会是全称(或者"周延的")。中项至少要有一次是周延的,这样才能在大项和小项之间起到联结的作用,才能演绎出必然的而不是可能的结论。一个不支持中项周延性的论证结构必然是无效的。这种错误在逻辑学上有特定的名称,叫做中项不周延。
15.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量:如果一个前提以"一些"开头,那么结论必是以"一些"开头。
16.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质
17.归纳论证:演绎论证得出的是必然性结论,而归纳论证只能得出可能性结论。演绎论证的基本原理是:从一个我们知道为真的命题(大前提)开始,经过抽丝剥茧的分析(通过小前提到结论)得出原始命题后隐含的是什么。这就是一个论证产生的过程。演绎论证是解析过程,因为它把普遍的事实还原成了它的组成部分。
18.评定论证:在我们确定前提的正确后,下一步就要检查前提与所要得出结论的相关性。然后是确认论证结构合理与否。它是否能在前提和结论之间搭建起合乎逻辑的桥梁?如果论证的目的是推出随之而来的必然结论,如果它实际上并没有做到,这个论证就失败了。而在目的是推出可能性结论的论证中,结论中事实的可靠性取决于论证中构成前提信息的可靠程度。
最后一步,论证的力量取决于它对客观规律的反映程度。
19.构造一个论证:构造一个论证时,首先要注意的是两个要素:前提和结论。前提必须符合两个标准:真实,有力。单个命题中包含的几个主张必须都是真实的,不能仅仅是部分真实。剔除相关度弱的前提,否则会分散对相关度强的前提的关注度。
第4章 非逻辑思维的根源
1.怀疑论:真相如果只存在于理论上,不能通过实践去检验,那它还是不存在的。
2.逃避性不可知论:不可知论者既不否定真相的存在也不认为它可望而不可及。他仅仅是声称人们对任何确定的事物的真相都所知甚少。逃避性不可知论者将某些可以解决的无知同样视为是不可逾越的。即使在对一个事物做了长久深入的调查后,他仍旧会说"我不知道"。这和你根本没有付出任何努力时所说的"我不知道"是有本质区别的。秉持逃避性不可知论的人,无知对他来说,更像是借口而非理由。这样的无知是懒惰和漠视的结果。
3.玩世不恭和盲目乐观主义:玩世不恭者和盲目乐观主义者都形成了偏见,因为他们在深入了解事物并对其做认真分析之前,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判断。无论是玩世不恭者还是盲目乐观主义者,他们对所处的世界都没有正确的认识。他们眼中的世界不是世界本身,而是一个自己想当然认为的世界。
4.眼界狭窄:眼界狭窄实际上是在削弱推理过程的有效性。但有些时候,过于开放地接受一切的态度在理性思维上可能会错得更离谱。切斯特顿通过研究尖锐地指出,开放的思想就像是张开的嘴,最终会在某事上封闭、合理的开放并不意味着在任何事情上都无原则地接受。推卸应该承担的责任是道德沦丧,而忍受一切则会使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并且从纯实践的观点来看,探寻真相的过程要求我们合理地设定研究范围,以便节省时间和精力。
5.情感和论证:在理想状态下,理智和情感应该可以融洽相处。思想,即便是最纯净的思想,也不可能完全脱离情感的浸染。因为每个思想都是人这种天生的情感动物构思出来的。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所以不要试图将情感完全排除在外。
6.推理的原因:有时论证会在情感的引导下变成宣泄愤怒的途径,或者是自我辩白的借口,甚至仅仅是自我膨胀的工具。由此,偶发事件取代了真相。理想的辩论,输赢并不是真正的目的,从正反双方的努力中,发现所辩论的事物中蕴涵的真相才是最终目的。为了胜利不惜一切代价?"不惜一切"本身就是没有任何人可以负担的代价。
7.论证不是争吵:论证是理性的探讨,不要将它和争吵混为一谈。论证的目的是发现真相,争吵的目的是击败你的对手。有许多人,虽然他们愿意和你争吵,但却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和你进行论证。不要浪费时间、精力和这种人进行争论。
8.真诚的局限性:真诚是正确推理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真诚不能将谬误变成真相。人要真诚,然而人更要正确。
9.常识:逻辑,生于常识,但又高于常识。
第5章 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
错误推理通常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的方式来战胜正确推理。
1.否定前件:这种论证的形式如下:A→B -A 所以,-B
举例如下:
如果路易斯在跑步,那么他在移动。 路易斯没有跑步。
所以,他没有移动。
2.肯定后件:A→B B 所以,A
举例如下:
如果路易斯在跑步,那么他在移动。 路易斯在移动。
所以他在跑步。
3.中项不周延:中项(出现在前提中但不出现在结论中)必须至少有一次是全称的(周延的),因为它要有适当的范围来联结大前提和小前提。如若不然,就会产生中项不周延谬误。
4.偷换概念:如果你要公正地就某一点进行辩论,首先请给你所要辩论的观点一个明确的定义,并且在整个辩论中始终如一地坚持它。
5.窃取论题:这种谬误的重要标志是:把有待证明的观点当做不证自明的前提条件。
6.虚假假设:评判假设的一个基本标准是:命题不能违反矛盾律。尽可能地少用假设。
7.稻草人谬误:如果你为了削弱对方的论点而故意扭曲其论证过程,那就犯了稻草人谬误。在这个比喻中,"稻草人"意味着容易对付的事物。
8.误用传统:习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不分析实际上是否值得就遵循习惯做事,我们就会成为习惯的奴隶。在评价给定的实践时,我们关注的焦点应该是实践本身,而不是它的历史。传统的生命力完全取决于它本身的价值。
9.以暴易暴:先例不能为未来的行为提供有效的支持。已经完成的行为只有历史意义。在决定先例是否有借鉴意义时,我们的关注点应该是事物本身的性质。
"他们先做了,所以我们应该以牙还牙。"但是,如果他们所做的是错的,我们的行为就成为了一种报复,双方都是错的也不能使这种行为立刻变成对的。
10.民主谬误:大多数也不绝对代表着正确。
11.对人不对事:在论证中,我们要关注的是论证本身,而不是做出论证的人。
12.压制理性:理想的论证是通过证据使人们认识到某些事物是真的。一个真正的论证者只会运用推理本身的理性的力量。
13.滥用专家意见: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专家的话,本质上就是说:"不要问任何问题,按照我们的话去做。"
专家的主要意见,要结合他秉持这种意见的理由,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得到的才不仅仅是他的意见。
检验的标准不是他们在说什么,而是他们是如何通过论证来得到它的。
一个专家只有在其已经建立威信的领域内做出的主张,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14.质的量化:从最严格的意义上讲,质量根本不可以被量化,因为如果质量可以完美地用数量来表示,那么数量和质量之间界限的基础就将消失。数字的经验不等同于数字背后所代表的质量的经验。我们在纵容一种关于精度的假象,似乎只要质量被量化了,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它。
很多重要的事物都不能定量地来衡量,或许我们可以说最重要的事物都不能。试图将不需要量化的事物进行量化是对它们的亵渎。
15.以出身论英雄:考虑我们所考察的人或事的出身肯定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必须走得更远。首先我们要问:彼得从哪里来?紧接着,更关键的问题是:他的品质如何?
16.止于分析:分析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知道事物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而是要弄清楚这些组成部分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最终组成一个整体的。
17.简化主义:不要选择性地只对整体的一部分加以关注。
18.分类错误
19.混淆视听:它是故意提出一些无关的情感信息来分散对方的注意力。这种谬误有两个特点:(1)它直接诉诸于情感,而不是推理;(2)它所提供的信息与所要进行的论证毫不相关。
20.以笑饰非
21.以泪掩过
22.无力反驳不算证明: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能够加以反对的论证,并不能因此而证明其为真。不能仅仅因为你不能证明我是错的,就说我的观点是对的。
23.两难陷阱:当问题实际上有很多选项时,我试图说服你只有两种。这里的进退两难是假象,因为它是对真实情况的扭曲反映。
24.以先后论因果:一件事恰巧出现在另一件事之前,这并不足以断定它们之间必然有因果关系。
25.情感误导
26.功利误导
27.避免结论:认识到有些问题目前在我们认识能力的范围以外,暂时无法解决是一回事,但是接受这样的问题永远不能解决的结论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这是在用推理来破坏推理的内在目的。
28.简化推理:有时我们受简单化的驱使,黑白不分,那是因为生活的复杂性淹没了我们。但是,通过对复杂的现实的简单扭曲来达到简化的目的同样是不合逻辑的反应。过分简化的结果往往是扭曲现实。
有些听众将其接受能力局限在自己想听的东西之上,另一些人只喜欢简单的答案,这往往是愤世嫉俗者的特点。不要告诉听众他们想听到的,要告诉他们真实的。不要对他们假言欺骗。无论现实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或者是灰色的,都要实话实说。可能听众不能立刻欣赏你的坦白,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历练之后,他们会发现,他们必须面对的只能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