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啊,语文!
当了三十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师,我的语文课也曾被学生喜爱,也曾受家长赞誉,取得过一点可喜的成绩。但是,我对自己的语文教学并不满意。尤其是在我离开讲台、深入反思之后。
中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是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母语的听说读写,理解、表达、应用能力的一门学科。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能力与每个人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离开学校多年之后,你会发现,别的学科所学的东西大都还给老师了,唯独语文,尤其是语文课所培养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理解和思考能力,交流和沟通能力,审美和鉴赏能力,会在工作中助你一臂之力,会伴你终生。
语言文字又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精神的载体。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启发,受熏陶,受感染,这对于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人品修养、气质情趣,对于人的灵魂的塑造,对人整体上的培养和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正因为如此,在中小学阶段,语文的课时最多,在中考、高考的成绩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也正因为如此,有了“得语文者得天下”的不无夸张的说法。
语文课本,就内容而言,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科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体裁而言,诗词歌赋、小说、散文、戏剧、政论文、以及各类应用文体无所不包。触及思想灵魂,贴近实际生活,语文本应是一门生动活泼,让人喜爱的学科。
但是,长期以来,出于应试教育的需要,语文课早以沦为被中考、高考的指挥棒驱使的工具。语文课教学也功利化,程式化,变得枯燥乏味了。每一课,不外乎字词句段篇,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创作背景,写作特点,某个词语某句话的深刻含义……,反正考啥讲啥练啥。至于拓宽视野,拓展思路,海阔天空,各抒己见的课堂讨论,课后的扩展阅读,社会实践,提高大语文的能力等等,太奢侈了,想为而不能为。课时有限,学生课后的时间有限,偶尔为之而已。
这样的语文课,老师讲得乏味,学生学得乏味,语文课成了大多数学生不感兴趣却又不得不学(语文要考,分值还高)的学科。
大环境大局面如此,作为一个普通的语文教师,我也不能幸免。
每当思之,让人惭愧。
好在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认知能力在提高,语文教学上存在的弊端已经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不少仁人志士已经和正在探索语文教学的新路。
我在想,如果我能回到年轻时候,如果我能重返讲台,我会以他们为同志,我的语文课也许会上得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