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把这本听本翻出来听了一下,之前一直没有听的原因是感觉和樊登老师读的好几本书都很类似,所以先行跳过了,今天听了之后,觉得自己想多了,这本书虽然和之前很多书都有类似的地方,但这本书是一本老外系具有极强操作性的书,现在我的分享如下:
ABC的B是关键 - 这个概念在前压力管理中的书中有提到,举个例子来说明:儿子考试不及格(A发生的事情),我很不爽(B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我揍了儿子(C我对这件事情所采取的行动),我们很多人都会觉得解决这件事情最好的方法是让儿子把考试考好,也就是更改A,但事实上这件事情就会让自己无比痛苦,除非儿子是学霸学神不然儿子总有考不好的时候,每次都痛苦吗?有点自寻烦恼的意思,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B,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因为你觉得儿子考不好这件事情让你难受了,你觉得儿子应该要考的好,只有考的好儿子将来才能有更好的发展,而考不好就意味着将来可能一事无成受苦连连。其实理性思考下,事实并不尽然的。所以大家发现了吧,大家在B的思考是十分可怕的,而我总结下来所有我们之前有提到的关于社会的惯性都是来自于B这部分,所以B是一个关键的部分。
影响B的可怕的思维惯例 - 书中总结了3种可怕又常见的思维模式,正是这3种模式经常纠缠B,导致我们在B的部分经常不能理性判断:
· 恐怖化思维 - 无畏的过度担忧,觉得很多事情很严重,一次数学不及格就觉得这孩子未来没有前途,辞职创业就觉得老无所依了,自己出国就觉得是对爸妈晚班不孝了,有一点不舒服就觉得自己是得了绝症。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觉,但事实上这样让人担心的事情成为现实的概率真的不高,所以结论是90%是我们自己杞人忧天。
· 应该化思维 - 我如果么有那样就好了,我应该那样,我本来应该那样,你就应该这样,你就应该那样,作为一个男人就应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你应该要取一个老婆,你应该嫁一个有钱人,他们应该对我好好服务等等等,不用解释你也可以看出问题了吧。
· 合理化思维 - 这点很有意思,其实白话文应该叫做破罐子破摔,是一种强烈自卑导致的思维模式,也被称为习得性无助,通常是小时候被逼迫过造成的强烈阴影而反弹出的自我保护机制。太容易妥协,什么都觉得可以,什么都觉得合理,没有努力的必要,反正我很笨,所以我也考不好,但我无所谓,反正饿不死等等。
好了,这3种思维乍看你可能还没什么感觉,但以下他们衍生出的各种变种眼熟病毒就不是开玩笑的了 ---- 这种病毒就是非理性人生信条,基本上我觉得全人类躺枪。
1.太在乎别人如何看待你 - 恐怖化
2.无法忍受在重要任务上失败 - 应该化
3.人和事都应该朝着我要的方向发展 - 应该化
4.某件事出错了一定要找到责任方 - 应该化
5.我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总是抱着深深的忧虑 - 恐怖化
6.每个问题都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一定要做到最好 - 应该化
7.发生任何事情都和你自己没关系,置身事外 - 合理化
8.如果我事事不投入,若即若离,我就能开心 - 合理化
9.因为小时候的事情,所以有些事情就是这样我再努力也改变不了 - 应该化
10.这些坏人坏事就不应该存在,我拿他们没有办法 - 应该化
好了,有了这些思维之后就会导致很多不良的处事行为,你终于可以解释你身边的碧池同事的行为模式了,他们往往是深度中毒者。
OK,说了那么多,重点来了,隆重请出本书的解决方案(本人优化了一下) ---
总体心法:自知(首先你要自己知道你的情绪正在中毒,没有自知就基本没救了,修炼吧少年) --> 做更好选择(本书精髓具体方法下详) --> 尽人事听天命(解脱你自己)
做更好选择的方法:
1.反思为什么会有C,找到错误的B - 我为什么会去打儿子? 是因为我觉得儿子不及格未来会影响他的未来,会让我没面子,会让我被老师拖去家长会。
2.省视B :
从自己的角度 - 我是不是太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面子真那么重要吗?不及格是不是就一定会没有一个号的未来?我被拖去家长会是不是就一定会被老师臭骂一顿?
从他人的角度 - 为什么我要要求儿子一定要考试及格?他不及格是不是就真的意味着他之后的成绩都很差,他不及格是不是因为这次考试太难了,还是因为他根本不喜欢这门课程,还是因为老师的问题?
关于这种情形 - 如果我真的去打他,这有作用吗,这就可以让他下次的成绩好了吗?好像并不是这样,这样他只会更恨我,可能对这门课从此失去兴趣。。
3.替换B - 我不用在意别人的面子,这无济于事,不及格不代表以后成绩一直不好更不意味着未来就毁了,就算被老师拖走,也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
4.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 有个句式:用“我想要……”;“我喜欢……”,如果……就更好了” 作为开头 - 我想要和儿子谈一谈看看什么原因是这次不及格的真正原因,如果我和儿子达成一个以后学习的共识就更好了。
OK。这基本就是这套NB方法的全部套路了,时间太晚,我先休息了,希望大家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