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辛凡
金庸小说中,要论高手,数不胜数。郭靖、乔峰的降龙十八掌;段誉的六脉神剑和凌波微步;杨过的黯然销魂掌;张无忌的乾坤大挪移......
但以上,也只是厉害,终归拘泥于武功的招数和形式。
唯有一人,以剑悟道,渐进“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将武学修为和人生感悟合二为一。
他就是独孤求败。
-
独孤求败,号称剑魔,乃是金庸小说中的神秘人物。
独孤求败并没有在金庸小说中占有浓重笔墨,仅仅只是在人物对话中有所提及。但短短几笔,已经交代了一人的生平和追求。
一是在《笑傲江湖》中,风清扬提道:
独孤九剑,有进无退!招招都是进攻,攻敌之不得不守,自己当然不用守了。创制这套剑法的独孤求败前辈,名字叫做『求败』,他老人家毕生想求一败而不可得,这剑法施展出来,天下无敌,又何必守?如果有人攻得他老人家回剑自守,他老人家真要心花怒放,喜不自胜了。
至此,武功平平的令狐冲在风清扬的指引下,学会【独孤九剑】,成为当代剑术高手。
但是【独孤九剑】,仅仅是独孤求败在利剑时期所创作的招式,便已有如此威力。这体现的,还是他武功的精湛。
真正体现他武学与思维融合的,是《神雕侠侣》中的记载。
-
在《神雕侠侣》中,杨过断臂负伤,因机缘偶遇神雕,来到一山洞。
这洞其实甚浅,行不到三丈,已抵尽头,洞中除了一张石桌、一张石凳之外更无别物。丑雕向洞角叫了几声,杨过见洞角有一堆乱石高起,极似一个坟墓,心想:「看来这是一位奇人的埋骨之所,只可惜雕儿不会说话,无法告我此人身世。」一抬头,见洞壁上似乎写得有字,只是尘封苔蔽,黑暗中瞧不清楚。打火点燃了一根枯枝,伸手抹去洞壁上的青苔,果然现出三行字来,字迹笔划甚细,入石却是极深,显是用极锋利的兵刃划成。看那三行字道:
「纵横江湖三十馀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抗手,无可柰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
下面落款是:「剑魔独孤求败。」
从这段石刻来看,独孤求败一生的追求,都在习武。而他的目标,就是希望能找到一个与之抗衡的敌手。这个人对他来说,亦敌也亦友,是解救他于寂寞的良药。
因实在找不到抗手,无可奈何,唯隐居山谷。虽是武功盖世,一生却过的不尽兴,是个悲哀之人。
之后杨过与神雕来到剑冢,也就是独孤求败埋剑的地方。
只见大石上「剑冢」两个大字之旁,尚有两行字体较小的石刻:
剑魔独孤求败既无敌於天下,乃埋剑於斯。
呜呼!群雄束手,长剑空利,不亦悲夫!
既无敌于天下,留剑又有何用,独孤求败选择葬剑于此。剑乃他一生的挚爱与追求,而都选择埋剑了,放弃一生的追求,可见心里是多么的悲凉。
且以雕为友,更可见与他志同道合的习武之人又是如此的少。于独孤求败而言,雕不通人语,但却能以武相交心意,岂不比与人生活的开心许多。
从杨过来到剑冢,便是独孤求败一生事迹的开始。
见神雕双爪起落不停,不多时便搬开冢上石块,露出并列著的三柄长剑,在第一、第二两把剑之间,另有一块长条石片。三柄剑和石片并列於一块大青石之上。
杨过提起右首第一柄剑,只见剑下的石上刻有两行小字:
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再看那剑时,见长约四尺,青光闪闪,的是利器。
这个是独孤求败的第一阶段。在武学中,讲究武功套路一说。【独孤九剑】虽是这个时期所创,讲究“无招胜有招”的破招论,但终究,依然还是拘泥于招式和形式。千字的口诀,都是破招的经验和方式。
同时,宝剑也是凌厉刚猛,依然受限于物。
这个时候,独孤求败的心态和剑道,都是幼稚的。年少、冲动,靠利器与群雄争锋,是一个莽撞且热血的二十岁年轻人形象。
杨过将剑放回原处,会起长条石片,见石片下的青石上也刻有两行小字:
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乃弃之深谷。
这个时候,独孤求败的武功已经大为精进。
武器由利剑变软剑,讲究以柔克刚之法,而不是单靠神兵利器了。软剑且具弹性,收发自如,借力打力,对独孤求败来说,应该是大喜事一件。
但独孤求败却最终丢弃于山谷。
这也是独孤求败心态的第二次转变,三十岁左右的人,尤其是起点颇高的独孤求败来说,自然会在追求盖世武功和相敌对手时犯下错误,误伤他人。
独孤求败为了比武,为了获胜,可能伤及许多英勇侠士。这个时的他,陷入了人生的迷茫点,为了练剑而入魔,年少轻狂,犯下不少错误。
其实这也很像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在三十岁追求事业的成功,而伤害忽略了身边的人。
因而最终后悔难当,便弃之深谷。
杨过心想:这少了一把剑,原来是给他抛弃了,不知如何误伤义士,这故事多半永远无人知晓了。出了一会神,再伸手去会第二柄剑,只提起数尺,呛啷一声,竟然脱手掉下,在石上一碰,火花四溅,不禁吓了一跳。
原来那剑黑黝黝的毫无异状,却是沉重之极,三尺多长的一把剑,重量竟自不下七八十斤,比之战阵上最沉重的金刀大戟尤重数倍。杨过提起时如何想得到,出乎不意的手上一沉,便拿捏不住。於是再俯身会起,这次有了防备,会起七八十斤的重物自是不当一回事。见那剑两边剑锋都是钝口,剑尖更圆圆的似是个半球,心想:此剑如此沉重,又怎能使得灵便?何况剑尖剑锋都不开口,也算得奇了。看剑下的石刻时,见两行小字道: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
杨过喃喃念著「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八字,心中似有所悟,但想世间剑术,不论哪一门哪一派的变化如何不同,总以轻灵迅疾为尚,这柄重剑不知怎生使法,想怀昔贤,不禁神驰久之。
这也是独孤求败在武学中更高一层的提升,他开始化繁为简。
重剑,就是以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正面来迎击对手。
独孤求败认为,只要这一招够威力,则无需那么多繁琐的花样,因此他开始注重内力的修为。对着山洪暴雨练剑。
在《射雕英雄传》里有两处很鲜明的例子。
一是洪七公告诉郭靖如何抵御黄蓉的【落英神剑掌】,洪七公道:“不管她实的还是虚的,只要她过来,你给她一记【亢龙有悔】,她见这么厉害,是不得不去回防的。”
还有一处是周伯通对郭靖说道:“【降龙十八掌】是天下至刚,而【空明拳】则是柔,以柔克刚是没错,但你的掌法如果练到像洪七公那样,我也是没有办法的。”
这也是独孤求败心态的再次转变。开始注重个人修养,看待问题化繁为简。
四十岁的人不也是这样,不再莽撞冲动,不再急功近利,开始变的大智若愚,举重若轻,回顾年轻时的经历,开始以简单的心态生活。
过了良久,才放下重剑,去取第三柄剑,这一次又上了个当。他只道这剑定然犹重前剑,因此提剑时力运左臂。那知拿在手中却轻飘飘的浑似无物,凝神一看,原来是柄木剑,年深日久,剑身剑柄均已腐朽,但见剑下的石刻道:
四十岁後,不滞於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於无剑胜有剑之境。
他将木剑恭恭敬敬的放於原处,浩然长叹,说道:前辈神技,令人难以想像。
这就是独孤求败的最后所达到的境界,“无招胜有招”。
这时候的独孤求败,已经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武功已经达到以气御剑的地步。他已经不再追求胜利,也是在这个时候,选择了葬剑。
他的人生态度,开始随心所欲,无欲无求。
已达知天命的年龄,不论是武功,还是人生,犹如白驹过隙,又有什么能放不下?
独孤前辈是以武悟人生。这几个阶段,好比一个人的一生。从二三十开始追求成功,追求权利,追求金钱,犯下无数错误后,到四十岁时候成熟与稳重,再到知天命的泰然与轻松。
从追求无限成功到最后看破红尘的洒脱。既是武道,也是人道。
金庸小说绝顶高手如此之多,又有几人能如此超脱和豁达。
相信武侠迷们,一定都和杨过一样,有如此的感慨:
“只恨自己晚生个许多年,无缘一睹前辈神技,真是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