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可能无法告诉你哪里有会有解忧的杂货铺,但我可以推荐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铺》,也许看过后,你就会为自己的忧愁寻到出口。
《解忧杂货铺》的故事里,有一个开着杂货铺又为他人解忧的老人浪矢先生,一个曾与老人相爱的女人,还有三个可恶却为他人解忧的善良的年轻小偷。一切奇遇的开端始于丸光园,终于浪矢杂货店。看似不相干的各路人,却与这两个地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些看似被操控的细线,是爱。但不是单纯的情爱,即使爱情是构建这一切的源头,可最后却在意料之外的情理之中发展成为了温暖人心的大爱。
身处在任何一个年代的人,都有着对自己而言特别重要,对他人而言却又普通至极的烦恼与忧愁,其中不乏难与他人启齿的苦痛,这让我们都期待能够有个类似的解忧杂货铺。而互联网时代的解忧杂货铺可以某些微博博主,可以是某个带树洞功能的公众号,又可以是杂志刊物的问答专栏,形式相同,只是缺少了那种亲手将烦恼倾注于笔端和纸张的畅快,以及满怀忐忑和期待将信件投入邮筒时的纠结。也许正是书中传统的书信形式,才触发我们心底的柔软与共鸣。
为了与极速发展的社会同步,为了跟随信息化网络化的潮流,手机和电脑几乎成为了我们的影子,相处时间长过和亲人、朋友、恋人。快步向前的过程中,不以为意的摒弃了书信,放弃了手写,追随着便捷和迅速,却丢失了其后更为重要的东西。浮躁社会中各方的压力,将我们变得敏感、猜疑、易怒、戒备。就像书中浪矢先生的儿子浪矢贵之,面对恶作剧式的提问方式,第一反应是置之不理,他绝不会像浪矢先生颇为认真的回复每个问题,更不会用心的剖析恶作剧行为背后的心理。
“不管是骚扰还是恶作剧,写这些信给浪矢杂货店的人,和普通的咨询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内心破了个洞,重要的东西正从那个破洞逐渐消失”。 不知是浪矢先生的本性还是饱经世事后的睿智,让年迈的他用从容的心和极为认真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看似骚扰的恶作剧式的问题。而那句“很多时候,咨询的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来咨询只是想确认自己的决定是对的”,如同细雨慢慢润浸着读着的人的干涸又冷漠的心田,些许填补着内心的缺口。
不知道读到这里的你,是否想去读一读这本书,或者读过此书的你,在阅读时是否和我一样也萌生了拿出纸笔写信的冲动,去倾诉那些不曾开口的秘密和烦忧,去给已经路过你世界的某个人分享错失的时光?或者你是否也产生了开一家解忧杂货店的念想?再或者你是否也想更加善意的对待自己,对待这个世界?小小地帮助他人,哪怕微小到不值一提?
被时间推促的成长路上,内心流失的东西并不能通过阅读此书找回,毕竟这不是魔法。但这本书会带给你很多未知却奇妙的感动,它会唤醒心底由于太关注前方而被催眠的记忆,读到最后你会发觉文字已经汇成一股暖流流过心间,感动和爱悄然浮现。
如果你正处于迷茫的低谷,如果你发现自己被蹂躏成了陌生的模样,如果你希望找回一点点遗失的善意,翻开《解忧杂货铺》或多或少会给你一些心灵上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