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种子的土壤不会长出花来,无论你怎么幻想和自我欺骗……
工作中越来越能碰见这样的人,你和他说这些事,他说:“好,我明天就给你答复,我明天就回复你。”
第二天,什么并没有,然后拖了四五天,三四个月,然后永远躺在我的黑名单里……
我问:“你看我给你的文件了么“,“我看了看了……”然后叽里呱啦和我说一堆似是而非的意见,然后说:“我这边都是什么什么,你这边策划一下,我们再碰……”
然后,我就永远没有然后了。不会再和这种人浪费一分钟时间,不管他工作了多少年。
缺失信誉,或者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也不必获得他人的尊重与认真对待。
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拖延邮件任务,不把合作当回事,别人来问的时候,怎样都是损失信誉,损失个人品牌,在此基础上,没做非要说做了,把没有非当成有,那就是双倍损失。
最近发现个可喜的现象,就是在互联网的带动下,国内舆论倾向于反对权威主义,即那些在行业里看似权威的人物并不能完全以其专业领域的声誉来获得他人的尊重,也就是说那些在行业里工作很多年却依然态度不端正的人并不会受到后生的首肯,更多会受到后生的怀疑。
柯以敏担任超级女声的评委,对选手说滚。张绍刚对民间科学家冷嘲热讽。大众就替被侮辱的选手来骂他们。
不是坐在评委的位子上,就可以肆无忌惮地语言攻击选手,选手也是评委的评委,大众更是评委的评委,他们也都在无时无刻地品评着。
当人发现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在交互发生感应的时候,你消极,对方就会相应消极的的规律里,你会意识到中国人修身齐家的理论绝不是空穴来风,不严格自我要求的后果非常可怕。
你态度不端正,对方立刻打量你做事的风格和手段,对你这个人下一个定论或标签,这个很难改变,随之而来的是对方也不再重视你,更严重会打消与你合作的念头,再严重会对你这个人心怀否定。
有一段时间我找不到工作的感觉,态度不是很积极,上报的策划案内容并不详尽也不清晰,较之前的水平相差很多,我boss忍我几次。
到后来我发现,即便我做很认真的策划提案,他也习惯性否性否定。那个时候深刻感觉到,一个人做事的态度影响别人认知,所以不能懈怠消极,不能把没有做成的事当成做成了一样自豪骄傲地展现出来。
我们总是在张扬做自己,而忘却了修身,忽略了别人对我们心怀否定时所带来的恐怖后果。
和百度百科的渠道经理冷先生相识的时候,我还在微博工作,他给我最好的印象就是特别负责,无论什么事情,绝对不是口头答应下来,很快给予反馈,我们之间虽然业务交接不多,但是私下帮忙的事却是不少。
所以在他的自媒体出问题的时候,我非常心甘情愿且高效地跨公司跨部门地帮他联络解决问题。
相反在我们与某头条并不愉快地交接中,虽然和对接人也是相识多年,对其说:不知可否介绍一市场部的联络方式,联系今年公司最大的项目合作,对方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给我的反馈却是:我和那的人不熟,给你电话不好吧……
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公司层面上的业务合作,怎能用熟与不熟,给电话好与不好这种问题来衡量,对方的态度让我很快起了反感,但他的做法无可厚非。
可我心里是有一定嫌隙的,即便是有很合适的资源也不会想到他。这是一个很细微的心里变化,但是如果上百上千个人每个人都有这种细微的心理变化,这对于一个人自身而言也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名,必得其寿说的就是只有拥有真实的品质与品德,责任心,才有可能获取普罗大众的认可。
你很容易发现,那些计较自身KPI的人很难在职位里做的很好,他们大多信息都很闭塞,虽然他们美其名曰在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但是他们往往是工作了很多年职级依然不高,频繁跳槽却没有升职。
在微博时候的总监对我说,一个人建立人脉最好的方式就是帮助其余的人,并且试探对方的态度以此来确定是否有必要深交。
人与人之间的大量与思索是相互的,不管双方身份多么悬殊,都绝对不存在一个人考量另一个人,而对方却不考量他的情况。
所以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这种及早认清事实的态度显得尤为珍贵,我们再不能像学生时代,装一装就可以有气场, 装一装就可以看上去很行,我们把没有当有的时候会损失掉自身全部的信誉与自信。
社会工作真实考量的是人做事的结果和道行,有这个本事才有这个气场,没有这个知识很难装成行家,会在第一秒就被老妖精识破,而后狼狈地被人贴上标签。
几天前听VP在办公室里骂人,被骂的人一直都在解释,VP也一直都在骂,就这样骂了两个小时,旁听的人大多数对于解释的人心怀讥讽,有太多理由,但是领导必须看到结果,在没有结果的时候,你所有的借口都不是借口,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我们不能靠每天假装上班,假装在联系业务,在领导追溯责任的时候像个孩子一样说我很努力,然后一脸无辜。
如果长期我们将没有做过的事,没有解决的事,当成做过了,那么会逐渐挖空我们自身的自信以及行动力,会丧失更多的业务优势,在懒散中变得狭隘自私。
没有种子的土壤,不会长出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