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最近比较火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而是我自己的前半生,虽然我才25岁,可是我想对我的前半生说“再见!”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穷人是怎么放弃自己人生的?请参照我。
我出生在一个高寒山区的小村子里,父母是没什么文化的庄稼人。从小的我又懒又贪玩,上学之后成绩一直都不太好。我在班级里永远是缩在角落里自己一个人玩,那时敏感又自卑的我连说话都需要勇气。
记得在小学五年级时,我偷偷的暗恋着我的同桌。因为同桌是个开朗活泼的小胖子,笑起来很温暖。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俩互动很多,他让我体会到了朋友的有趣之处。我们相互抄对方的试卷,互补语文和数学;上课偷偷讲小话,甚至在考试时忍不住讲了一句话竟然被老师拎出去罚站,最可怜的是试卷像雪花般洒落一地。让我那怯怯的心有了温度,还记得他甚至买过我卖的冰棍。上小学时没零花钱就去村子里专门做冰棍的地方,先赊帐去卖冰棍,卖完了把本除了就是今天挣的钱。当时的冰棍2毛一支,而且只有西瓜、菠萝、牛奶三种口味。当年我很感激他,没有嘲笑我甚至买我的冰棍吃。那年是我人生里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只是后来的后来,分桌,分班,升中学,再次分到一个班时却是另一番模样:他已经记不得我了,而他早已不是那个笑起来让我觉得温暖的那个人了。和所有的青春剧一样,男生们总会有逆反心理,总是喜欢坏坏的漂亮女生,甚至为了女生去打架去找父母要钱。而我默默的关注着他,当时我最开心的一件事情就是:做早操。
每天的早操成了我的牵挂,下楼梯时我总是用余光假装不经意的看一眼,在队伍里的时候总会往有他的方向看过去。只要那个酒窝还在,那抹微笑还在都会让我开心很久。
中学时候的我生活在姐姐的阴影里,姐姐的成绩好到每个老师都知道她。而作为妹妹的我自然的受到了老师的照顾,申请免学费,每个月申请饭钱,甚至连住宿费都不用交。姐姐的影子无处不在,对比也不可避免,做不到优秀的我甚至在初三时就自暴自弃了。
初二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我把家里唯一的财产“一头牛”卖给了村里的牛贩子。因为家里穷,姐姐到深圳的工厂里打工去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跑到了吉林省通化市了,给我电话时说:生病了,手里没钱。我当时心里着急,就骗爸爸说我姐在外面做生意,现在暂时不用牛可以先把牛卖了,到时候有需要再买。后来不知道村里谁告诉我爸说我姐其实被传销的人骗了,当我放学回家时被我爸骂了好一阵子,后来我们变成了仇人,因为他骂了我至少半年,甚至叫我滚去打工。当时想要走出来看看完全只是不想看见我爸。
在后来就快要到中考了。
逃课,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一个人发呆。闲到自己种花,有时候到了周末就上街去买好吃的,和一个同学厮混。一下课就不见人影。其实当时的我是迷茫的,没有学习的动力,对未来没有任何的想象。看着村里的同龄小伙伴们和我一起上学的越来越少,本来已经习惯独来独往的我还是感到了深深的无力感。
上小学还有一件事情让我至今都无法摆脱,那就是:接受施舍!很简单的一个逻辑:家里很穷—政府给予补贴—老师给予优待—甚至在三年级的同桌的妈妈竟然叫我去她家里把米饭都给我吃—中学老师一路的照顾—成绩不咋地的我在中考前一个月竟然还能坐在尖子班里———
这些在当时的我看来很正常,而我竟然习惯了这样的优待,从来没有为想要的东西努力过,别人给就接受,甚至接受得相当坦然。直到上了高中、大学、才发现这种心理实在要不得。
高中生活教会我的是直面惨淡的现实。刚踏入高中那会特别是看见那些从小学、中学成绩特别优秀上了好学校的同学们,有一种“你们有什么了不起的嘛,你看我们现在又在同一所学校里了,等于说我们又在同一起跑线上了…”。但是这种平等的感觉没适应多久,就深刻的意识到我和她们之间差的不是一点点。
高二那年我果断的选择了职高,因为那时候的我没钱。当时我的出路是:要么去打工、要么学点东西。但是上大学这种事对我来说不现实的,自己考不上也交不起学费。
做完了决定之后的一个月我后悔了。因为暑假我实在找不到一份工作,最后找到了一份理发店内打杂的工作。
很多人一说到理发店都会想到“红灯区”,没错和你们想得一样。我就在那样的环境里工作了一个月,而这个月让我开始对人生有了一点点小挣扎。这里的小姐们每天说着低俗的话语、有时候还要面对那些脚臭,牙齿黄,有口臭的坏男人们;而她们的私生活也是混乱的,因为钱来得快去得也快,不管因为什么的原因做的这行,都有一个原因:不在愿意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不在愿意学习任何技能了。而我在这样的环境里,给老板做助理,给大家做饭,给客人洗脸,做足疗……老板一再和我说,不要学她们,你要跟我好好学技术。所以我在那样的环境里依然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只是忽然觉得原来以前看过的小说《罪与罚》中的场景不在是书里的,而是真实发生的,我感到很震撼!
“我不要和这些人一样,我不要生活成这个样子,我要回学校上学!”但是我已经做出了选择,老师为了升学率怎么可能让我这种成绩糟糕的人回到普通高中里去拖后腿。
我在一片自我放逐的班级里躲在教室的最后一排,用手机里的小说来麻痹自己,躲避现实。那时QQ正是流行的时候,而我网恋了。
现在想想当时的网恋实在是太可笑了,可是那场网恋整整持续了两年呐,而我从来没有见过对方,虽然知道对方的地址却也没有勇气去。我们之所以能聊那么久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发信息,秒回。
就冲这点,我立马就喜欢上他了。当时的我时间一大把,很是无聊就希望有个人能聊聊天。 这种好的品质,现在很难找到了,大家都忙,时间都很宝贵,有那么一个人只要你发信息给他,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复你,那种感觉是无法言语的。只是这样秒回信息的男生,可能我今后再也无法遇见,如此的真心会在年龄渐长以后变得难能可贵,而社会终究会让一个人的贪念无限增长。
二. 愿意陪你聊,甚至从早上眼睛睁开聊到深夜
年轻时候的爱情都是那么的舍得为对方花费时间。虽然当时的我不知道他和自己聊天的目的是什么,但是有一人陪伴的感觉真好,哪怕就只是聊聊天而已。心里有了牵挂,就不怕现实里的孤单,而分享成了当时的常态。
三.网恋的对象更多是自己想象的部分较多,有时候会把理想中的东西加到对方身上。
当时上学那会儿,正是言情小说大肆流行的时候。亦舒、琼瑶的小说看多了容易得一种女主角的病。当时的自己这种成分居多,而我把网恋对象想象成理想的对象来聊天,这也是为什么能聊两年的原因。
当后来的我知道真相后,没有责怪他。反而是要感谢他陪伴自己那么久,填补了内心对于恋爱幻想的空白。他也没有骗我,除了年龄比我小点,其他都是真的,哈哈。我倒成了吃嫩草的一枚大姐了。
有一个认识了两年的朋友突然和我告白了,让我觉得很突然的时候,我在想为什么我要网恋而不是真正的找个人试着恋爱呢?
这段恋爱只持续了三个月,为什么呢?
因为我要上大学呀……
谈恋爱的时候我并没有真正考虑过未来,但是当对方用试探性的口吻问我:“我今年都20岁的人了,我爸妈希望我早点结婚,你还上大学吗?你要是上大学的话,最短也要三年多,你知道我爸妈不会让我等,而我即使等你了也不一定我们俩能走到最后。毕竟学校里面还可能遇到更好的也说不定呀!”
听完他说的话之后,我说“大学是必须要上的,既然这样我们分手吧!”之后是无尽的沉默。
当时的我刚拿到录取通知书,而之前姐姐突然和我说,她刚生了孩子没有多余的钱来供我上大学了。本来我还想试试能不能从男朋友那里借点钱凑点学费呢。结果对于上大学学费的事他什么都没问,现在我也不用问了,我只能靠自己了。
其实在恋爱那会儿,我带他回过一次我家。那时候的我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竟然会带他回家。家里穷、地方小、父母也不懂招待,结果带回家的感觉糟糕透了,本来自卑敏感的我在他面前更是心理不对等了。
分手,对我而言是件好事。
人生中总会有那么一次转折点,而这一次是我第一次渴求一件事情:“那就是一定要上大学,我不能 、不可以活成餐厅里服务员那种样子!”至于我为什么那么讨厌在餐厅是因为,学生时代在小城市里暑假能做的活只有服务员,而和服务员们待在一起我觉得自己也变得俗气了。害怕自己变得俗气,所以告诉自己一定要上大学,一定要离开家乡。
贷助学贷款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在公交车上碰到了之前的一个学姐,本来应该在上大学的她竟然告诉我:“大学读了没有意思,我退学了。”瞬间我出了震惊之外,还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当初那么努力考上的大学竟然说没意思?而我就问她,我想要上大学,哪里能借到钱?她告诉了我,在县教育局可以申请助学贷款,趁还没有开学赶紧去申请!
那时候觉得:“老天给你关了一扇门的时候,一定会给你开一扇窗的。”这句话如真理一般,让我看见了光,那是希望的光芒。
只是后来这渺小的光差点就熄灭了,因为当我去到教育局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我说名额已满。那种感觉就好像你在一片海洋里漂浮着不知道自己能到那里也不知道能活多久,更不知道是否还有机会活命的时候,你看到不远处隐隐约约有一艘船正向自己驶来,最后才发现自己得救了,但是却是一艘海盗船。
那时候我在想,我真的只能靠自己了。因为我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人,就连能帮助自己的人的名字都想不出来。
当我失落落的回到那个给予我帮助,很励志的哥哥的小铺子里的时候,哥哥和我说实在不行打政府电话试试吧!我当时就听一听没当回事……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新闻说,有一个大学生一边上大学还一边照顾生病的弟弟,并且还成绩非常优秀。然后我在想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学费怎么来?一边上学还怎么照顾弟弟,没钱不应该是去打工吗 ?他是怎么做到的!找新闻记者采访,呼吁社会募捐吗?我可以这样做吗,可是我成绩不太好,别人能帮我吗?
想了很久,始终找不到出路。最后决定试试拨打政府的电话,一定要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打电话之前,我酝酿了很久怎么样让接电话的人感受到这件事对我的重要性?当我哽咽着说完了我的困境后,三天之后我们县上多了15个名额,而我当时的好朋友我也叫她一起去申请了贷款。而我也收拾好东西,一个人就去学校报道了。
对于一个成绩很烂的人来说,有一个大学可上,有一门技术可以学习,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但是,在学校的两年里我并没有让自己变得优秀,也没有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我被“虚荣心”毒害了。被“合群”绑架了。小地方来的我没见过世面,特别是看到一个宿舍里的舍友和自己的差别实在是太大,顿时以前的那些敏感、那些自卑、那些曾经不努力的自己放在大学这个场所里让自己更加清楚了现实里的差距。
有时候会经常羡慕舍友,生活费多、买东西可以不用太刻意计划,上课可以不用太认真,反正以后家里的人安排工作。反过来看看自己,好像什么也没有。而我那么努力争取来上的大学好像和我想象中的大学差别太大,校园里5分钟就可以逛完,而我刚开始参加社团的积极性逐渐冷却,和舍友一起待在宿舍里成了我大部分的日常生活。
真正的原因是:一个从小农村里来的姑娘,以前觉得自己勇气有佳,单凭自己那股劲儿应该生活会好一点。以前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竟然有嫉妒心,竟然会羡慕别人拥有的一切!
真正害怕不合群的原因是:自己找不到能一个合适的小圈子。有时候我觉得人这个物种很奇怪,按理说我从小就是独行侠一只,很早就体会着一个人的孤单。但是到了大学后,我竟然会在乎舍友的眼光,会在乎我离她们太远会显得异类,而那短短的两年时光就在担心自己不合群的状态里过完了……
以前看到小说里写,某些女生们的嫉妒心一度爆棚,当时自己觉得可笑。现在我终于可以理解这样的心理了,住在同一个宿舍里时间长了攀比嫉妒会随之而来,而当时的一个舍友她的行为更有点东施效颦的味道,看别人穿什么,用什么,自己也去追捧,买了一大堆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却压在箱底。或者为了攀比,使尽了浑身解数最后才发现不过如此。
2012年我刚上大一,那年我竟然有幸能够走出大山看看世界—香港。在此之前那个告诉我在哪里贷款的学姐有到过香港旅游,而那时候的我在想:好棒!什么时候我也能有机会去呢?特别是在听到我可以在国庆节去香港旅游时,我怎么能有如此的厚待?我凭什么呢?而当时的我上着不知名的专科,读着小众的专业“高尔夫”,成绩也一般,这样的机会竟然轮到我,确实有走狗屎运的错觉。
当我从香港回来,香港给我的印象是:繁华与密杂。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密密麻麻的人群和到处可见的外国友人,地铁的便利与社会的发达都显现出巨大的差异,特别是听到一位姐姐30岁单身申请去澳大利亚边打打工边旅游的签证。我又被惊呆了,原来女生30岁没结婚也很正常。渐渐的我遗忘了那些欢乐的时光,遗忘了那些让我惊叹的瞬间。
在选择实习城市的时候,我的第一理想城市是:深圳。至于原因嘛,首先深圳是高尔夫的发源地,其次是经济发展快速对这个行业来说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本着只要能走出,能到经济发展快速的城市去就心满意足的愿望。我来到了那时还是一片荒芜的的球场:尼克劳斯。
在尼克劳斯的三年里,我蜗牛般的成长着,很迷茫的被动的前进着,所幸没有掉队却掉入了一个大坑:合群随大流。合群是我的影子挣脱不掉,也不能和谐相处。在这三年里,一路流浪,漫无目的的活着。
很多人会说,你手里有那么多的机会、你原本手里握着一副好牌的。只是你为什么还是什么都没有抓住,这比原本就没有牌还要糟糕。我能告诉你我压根就不知道自己手里有牌吗?我能告诉你我一直以为自己前半生过得太顺畅了吗?(自己感觉过得顺畅只不过是对自己没有任何追求而已,自己以为像鸵鸟一般把头埋在土中就以为什么都没有发生吗?)
我的自卑敏感,我的合群及随大流,我的僵尸般的田园生活都让我在越来越年龄渐长的日子里感觉到了深深的不安。
我在高尔夫这样的环境里体会着“人生而不平等”,看着那么多的成功人士在球场里潇洒挥杆的身影,羡慕着那些从小就可以到顶级球场打球的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们,见到高尔夫球场内所谓的人生百态……
而球场内我羡慕的竟然是我们的总经理助理和市场部总监。首先,人长得好看。其次,足够优秀自信。而她们都是靠自己奋斗得来的一切,把她们当做未来想成为的人成了当时的小小心愿。只是当人懒惰到一定程度,随大流很久了的时候,除了给自己灌点鸡汤来场精神鸦片之外已无法自救。而当初记得和朋友打电话时她说:“天哪!你都毕业两年了,你都没有目标,你竟然还在迷茫,你还好意思在大城市混么!”说得我哑口无言,因为无力反驳。
离开了那个从一片荒芜到精致小巧的顶级球场,是我做过的最不后悔的决定。要敢于和自己撕裂,自己不敢下手的时候就让环境来撕裂吧!当时我的逻辑很简单,只有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实现财富自由的人球场的会员们才会正眼看你。他们对你微笑,纯属他们有教养,习惯使然。虽然球场提倡平等自由,但实际上很难做到。尊重和另眼相看都是自己挣来的,而那时的环境已经让我无法继续在待下去了。害怕不合群,可是真正生活中却发现那是自己给自己套的枷锁,别人只有在需要你时才会打感情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