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到这一理论:一个木桶装水的最大容量是由组成此桶的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高度决定的,简称木桶理论。意思是让人们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的各方面都很优秀,尽量用完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一份辛勤一份财,勤能补拙是良训,连伟人都这么说。于是很多当代的父母也都是这样教育要求孩子,眼里不能看见孩子的任何不足,对待孩子的缺点非打即骂,总之是想尽各种办法让自己的孩子完美。
这种理论真的正确,这种做法真的合适吗?
的确,在我的成长历程中,很多年我都是木桶理论的忠实信徒。一定要把自己修炼得完美,一定要照顾到在场所有人的情绪,一定要不断和自己内心的小阴暗作斗争,反正就是想从里到外方方面面把自己修理得没有破绽致臻致圣完美PERFECT!之前我在狮王教育工作的时候,有次在台上讲话,我当着公司全体同仁的面说:大家发现我有什么缺点,一定要当面给我指出来,我不怕,我想提升我自己,所以请大家帮助我,可以不用给我面子地直接指出我的缺点。特别欢迎。当时说完我觉得我做了一件特别英明的事情。可是我的主管樊主任就不这么认为,他说:杨文华,我现在就给你指出一个缺点,我觉得你这样想特别不好。一个人不要总是想着自己有什么缺点,而是要想自己有什么优点,然后不断放大确认自己的优点就可以了。当时我特别不理解,他就接着给我讲了一个小故事。
他说:从前森林里有个猴子,攀援的时候被树枝刮伤了腿部。特别郁闷,逢人便说自己的不幸遭遇。碰到了马,他说:马,你看我腿部刮伤了,伤口很深。然后还把伤口扒开给马看。本来已经愈合了一点的伤口,经他这样一扒拉,重新又流出了血。他就这样对马讲,对兔子讲,对野猪讲,连续讲了很多次,伤口终于发炎坏掉。这只猴子就这样死掉了!
故事讲完了他就问我:你觉得这只猴子的做法,像不像你现在。一个人没有必要总盯着自己的缺点不足过不去,而是要有信心,喜欢自己的优点,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嗨的状态,为了未来的美好前程而奋斗。
这其实是关注点转移,聚焦不同方向的好话题。可是当时我只沉醉自己的思维世界里,没有完全明白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后来我又不断看书学习,接受更优秀的人指导,我的想法才一点点改变,最终完全明白他的意思。
写出了《风声》《风语》《解密》《刀尖》等一系列畅销书,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长期霸占收视率排行榜的谍战之父作家,麦家这样评论自己因写作而获得的成功:勤能补拙,拙有何用?为什么要补拙?按常规的体制我连工作都找不到,可是很早的时候我就发现了自己有写作的天赋。于是我就拼命坚持,竭嘶底里地坚持,打破砂锅问到底地坚持。然后最终在谍战这一领域找到了自己的迸发点。我并没有觉得我有什么特别的,甚至我是特别害羞腼腆的人,口才又不好,我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不如普通人,可是那又怎样呢?我只要找到了自己擅长的领域,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在一个方面做出成绩就可以了。我很感谢走到今天,上苍赐予我的一切。
上次去常平听课,创业教父周文强也讲过类似的故事。他说:有次他去听80后亿万富翁汽车之家的创始人李想讲课,当时在课程现场问了他一个困扰自己很久的问题:我自己脾气不好,特别急躁,应该要怎样改正?李想的回答一下子点拨了他,让他豁然开朗,当时李想是这么说的:你干嘛老想着改变自己呢?以他个人几十年的成长经验来说,凡是想改变自己的都很难成功,成功就是找到自己的优势,然后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现在别人都说我成功了,其实我只是把自己的优点发挥出来而已,我还是那个原来那个我。依然有很多缺点,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现在我是成功者!这就够了。
莫言也说过类似的话:我干嘛要和周围的人比来比去的,我只要把自己能干的事情干好就可以了。活到当今21世纪,他还不会玩电脑,很少上网,手机都很少用。自己的作品都是自己手写完毕,然后让助手帮他打到电脑上。没有任何学历,用很多人的标准他就是个文盲,可是那又怎样呢,他依然是第一位代表中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说要比的话,我就和美国总统克林顿比说山东家乡话,看谁厉害!每个人都是冠军,每个人都是天生的他自己领域的王者,可是绝大部分人都不相信这一点!
林肯在他老婆眼中只是一个又老又丑的穷男人,不可理喻,终其一生无法摆脱贫困,死后还欠债,可是那又怎样呢?他依然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爱迪生刚刚开始上学的时候,由于特别好动,精力无法集中,被老师骂为白痴。根本没办法接受学校教育,一直是他母亲在教他。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多项成就改变世界。爱因斯坦智商超高,脑部发育迟缓,五岁了才开口讲话,就是他发现了相对论。
《大家都有病》的漫画作家朱德庸,在长达几十年的学生时代都过得特别郁闷,几十所学校拒收,被认为蠢笨木讷,学习能力低下。可是就这样一个大家都不看好的人,却因为喜欢画画,找到了自己的爱好特长,以后在绘画领域爆发无可比拟的天才。《醋溜族》《涩女郎》《霹雳双响炮》,他每一本漫画作品都畅销几百万册,荣登作家富豪榜,被都市男女冠以“爱情先知”的称号。
最后再给大家讲一个短板理论的反面案例:有三个候选人,他们分别是:
A.笃信巫医和占卜,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
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每晚要喝大约一公升白兰地,而且读大学时有过吸食鸦片的记录。
C.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习惯,热爱艺术,不吸烟,偶尔喝点酒,但大多只是喝一点啤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
“如果我告诉你们,在这3个人中,有一位会成为众人敬仰的伟人,你们认为会是谁?猜想一下,这3个人将来各自会是怎样的命运?”
对于第一个问题,毋庸置疑,孩子们都选择了C;对于第二个问题,大家的推论也几乎一致:A和B将来的命运肯定不妙,要么成为罪犯,要么就是需要社会照顾的废物。而C呢,一定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注定会成为精英。
然而,真实的答案却让人大吃一惊:我知道你们一定会认为只有最后一个会成为众人敬仰的伟人,可是,你们错了。这3个人大家都很熟悉,他们是二战时期3个著名人物,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身残志坚,连任四届美国总统;B是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C是阿道夫•希特勒,一个夺去了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法西斯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