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治水

王景治水

作者:梁爱琴

我就这样与王景相遇了,相遇在青岛市城阳区2018年的金秋十月,中国梦,青岛梦,城阳梦,人民幸福,挖掘本土历史文化,借城阳风物写作的契机,我与王景不期而遇,就仿佛是命中注定,两个陌生人开始交互,一个今人,一个古人,一个能言善辩,一个静默无言,一个用语言,一个用行动,穿越时空,开始一次交流。

王景祖辈原居琅邪郡不其县,这就是我们相遇的原因,我现在居住的地方就是历史上的不其县,这里有太多的历史故事深藏。对于人,我喜欢看他的样子,于是我先看王景的画像,他长相周正,卧蚕眉,丹凤眼,八字胡,人很精神,气质儒雅,是个读书人,有一种笃定在脸上,也有平和宽容的神情,我自被吸引,而他又不乏实践力和执行力,绝非手无缚鸡之力书生,而是能文能武的水利专家。由于家教使然,王景勤奋好学,术业专攻,从他治理浚仪渠,治理黄河的成功,可见是个知识渊博,做事认真,思想缜密的人,这样的人,纯粹是个技术人才,靠着专业知识,造福于百姓,实现黄河八百年没有大的水患,引导百姓过上富庶生活,被后人记之。跟随史书,让我们会会这位历史上的水利专家,而他不仅仅只是水利专家啊!

王景,字仲通,乐浪郡诌邯(今朝鲜平壤西北)人。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前生,约汉章帝元和中(公元85年)左右卒于庐江(今安徽庐江西南),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

王景祖辈原居琅邪郡不其县(今山东即墨西南)。八世祖王仲好道术,以善观天象知名。受家庭影响,王景少年时期就开始学习《周易》,博览群书,特别喜欢天文数术之学,他工于心计,多才多艺。大约在光武帝后期或明帝初期(公元58年前后)任司空属官。永平(公元58—76年)初年,有人推荐王景善于治水,于是汉明帝令王景与王吴一起疏浚浚仪渠成功。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王景又受命主持大修水运交通命脉汴渠和黄河堤防,功效卓著。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明帝拜王景为河堤谒者。建初七年(公元82年)王景迁任徐州刺史。次年又迁庐江太守,后卒于任上。

王景人生最出彩的就是治理黄河水患,通过王景的细心勘查、测算和全面分析、部署,整个治理工作开展顺利、和谐进行、高效快捷,并有很多创新,工作做得细致,又大胆创新,使黄河成为符合生态地理的与大自然、人类和谐共生的理想河道,近千年没有大的水患,可谓惠民之义举,实现了人与自然的互生互利,密契同一。下面就分享一下王景治黄的故事,好好学习王景如何驯服黄河水患,如何使百姓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公元纪年始,黄河、汴渠同时决口,百姓遭殃,然拖延未修。光武帝建武十年(公元34年),打算修复堤防,动工不久,有人提出民力不及而停止。后汴渠向东泛滥,旧水门都处在河中,兖、豫二州(今河南、山东一带)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永平十二年,汉明帝召见王景,询问治水方略。王景全面分析了河汴情形,应对精辟周全,明帝大为欣赏;王景曾经配合王吴成功地进行过浚仪渠工程,于是赐王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等治河专著,于该年夏季发兵夫数十万人,以王吴为王景助手,实施治汴工程。接受了这个重大的任务,王景没有丝毫怠慢,日夜分析河道情况,如琢如磨,痴心设计一条理想中的河流,河水可以自由奔腾,又能惠及沿河百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王景亲自勘测地形,周密部署,规划堤线,先修筑黄河堤防,从荥阳(今郑州北)到千乘海口(今山东利津境内),长千余里,然后着手整修汴渠。治理汴渠,处理汴渠与黄河的关系,是此次河道治理的重点。

汴渠从郑州西北引黄河,经过开封、商丘虞城砀山萧县,至徐州泗水,再入淮河。汴渠引黄河水通航,沟通黄河、淮河两大流域,是始于战国时期的重要水运通道。但由于黄河流势经常变化,如何保持取水的稳定是一大难题。汴渠位于黄河以南平原地区,黄河南泛时往往被冲毁;黄河汛期时,引水口控制不好,进入渠内的水过多,汴渠堤岸也有溃决危险。王景分析利害,熟读治水专著,制定周密的应对之法,又兼顾灵活,他在对汴渠进行了裁弯取直、疏浚浅滩、加固险段等工作后,又“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此举后人理解存在分歧,我水利知识浅薄,就不做解读了,读者有兴趣可以深入研究。

治黄、治汴工程浩大,参与人员也多,但是却能有条不紊开展工作,工程效率高,质量好,实在是一件伟大的创举,全部工程在次年夏天完工,工程期间王景注意节省费用,耗资仍达一百多亿钱。明帝在完工后亲自沿渠巡视,非常满意,并按照西汉制度恢复河防官员编制。王吴等随从官员,都因修渠有功升迁一级,王景则连升三级为侍御史。

永平十五年,王景随明帝东巡到无盐(今山东汶上以北约15公里)。明帝沿途目睹其治水成就,深为赞赏,又拜王景为河堤谒者。

黄河、汴渠水患始于汉平帝,患于武帝,治于明帝,历经三代皇帝,历史仿佛在等待王景,等他成长,等他治水,而王景饱读诗书,钻研天文地理术数,为治黄治水积攒了丰富的经验和准备,实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王景治河的历史贡献,长期以来得到很高评价,有王景治河千年无患之说。从史料记载看,王景筑堤后的黄河经历八百多年没有发生大改道,决溢也为数不多,成就了历史上理想的一条河道。

建初七年,王景迁徐州刺史,次年又迁庐州太守。当时庐江一带,百姓尚未采用牛耕技术,虽然土地不缺,但因人力有限,粮食常苦不足。境内有始建于春秋时期,由孙叔敖创立的芍(音却)陂(在今安徽寿县),方圆百余里,但多有废弛。王景组织百姓修复,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立碑示禁,又推广牛耕技术,大片土地得到开垦,百姓从此安居乐业。王景还将养蚕技术教授给当地百姓,境内百姓日益富庶,生活美满幸福。

从政之余,王景对卜筮、风水、数术之学都很有兴趣,还撰有专书。

通过王景其人,我又一次翻阅历史,查询汉朝更替和纪年,增加了历史知识,也更加懂得世事更迭,沧桑变迁。王景的一生,勤勤恳恳,踏实稳重,求学治学,钻研知识,注重实用,惠及民众,造福百姓,又有着自己的爱好,坚持笔耕,性格温良,生命厚重,让我的生命中又多了一个崇拜的男人,而且可以跨越古今时空,让我的理想更加崇高,认识更加丰富和深厚,因为王景,我的人生似乎也神圣、庄严和踏实起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056评论 5 47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842评论 2 37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8,938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296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292评论 5 36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413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824评论 3 39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493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686评论 1 29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02评论 2 31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55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281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820评论 3 30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7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09评论 1 25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699评论 2 34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257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