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是庄周《庄子》的开篇之作,运用了大量的浅近的寓言和神话故事,富有哲理的人物对话,使抽象深奥的道理明白晓畅,完美的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那就是——
要想逍遥自在,就必须“无所待”,也就是不能有所凭借和依靠。自然界中小到“尘埃”,大到“鲲鹏”;人类社会中无论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宋荣子,还是“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的列子,在庄子看来,他们都是不逍遥的,因为他们都是有所凭借和依靠的。
【原文】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译文】
在草木不生的极远的北方,有个大海,就是天池。里面有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
【原文】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译文】
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
【原文】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译文】
小泽里的麻雀讥笑鹏说:‘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这是大和小的分别。
【原文】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译文】
所以,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的职守,行为能够庇护一乡百姓的,德行能投合一个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够取得全国信任的,他们看待自己,也像上面说的那只小鸟一样。
【原文】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文】倘若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感悟】
鹏鸟虽然脊背像泰山一样高耸,翅膀像天上垂下来的云彩一样,但是要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必需借助旋风。所以它们并不逍遥。
小小的麻雀之所以笑话凭借着六月的大风飞上九万里高空然后再飞往男孩的鹏鸟,那是因为麻雀的没见识,因此没有大智慧。
在庄子看来,那些有才智,行为端正,品德高尚的人,尽管他们的声名远播,被百姓和君王称颂,但他们在乎自己的名誉,希望求得好的功名,都是有所追求有所期待的人,总之,都不能逍遥自在的生活。
那么,庄子对真正逍遥是怎么理解的呢?那就是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 ,舍弃功名的人,这些人才是庄子真正称许的至人、神人和圣人。
庄子以独特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宣传了自己鄙视那些追求高官厚禄、死抱皇恩厚爵的人。
他否定现实,追求无己、无功、无名的绝对自由。这种思想,是对统治者以功爵笼络贤能的伪善给予深刻的揭露,并且对后世人们的思想有着极大的影响。
在我看来,庄子的哲学思想中,这种看淡功名利禄,忘却自我,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仍有其进步意义。值得我们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