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和上大学时的同学打电话,他人在岳阳老家,我问他:叔叔、阿姨的身体怎么样?
他说:我爸还好,只是我妈健忘的厉害,已经有很明显的老年呆征兆了。
听了他这样说,心里百味杂陈,很是难受。
他的父母和我父母在年岁上差不多大,辛苦劳作了大半辈子,正是黄口小儿绕膝寻欢、享受天伦之乐的好时节。老人却关上了与这个世界温情对话和深情对望的那扇窗,把自己置放在了一个人的世界。
生活不断的提醒我们,面对岁月来袭、变故来临时,我们对至爱的人却是那样的无能为力。所以越来越懂得,对老人来说,在走向衰老的路上,身安即是福。
之后的一段时间,我便有意识的提醒父母,每天要多出去散散步、登登山,一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散散心;二来锻炼锻炼身体、提提神。但与泥土打了半辈子交道的父母,总是找各种理由排斥,尤其是父亲,在城市里生活很不适应,觉得没什么好走的,我也不好硬逼着老人去做,最后只能利用周末时间全家集体出动去逛公园,日常运动的想法不了了之。
16年春节一过,没等到清明,父亲实在不习惯就回老家了。虽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但转念想假如老家能让父亲安心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好呢。而母亲因为要帮我们带孩子,只得留下来。
没有了父亲的“羁绊”,母亲出去走动的时间反而多了。但家里时常还是母亲一个人,生活里总是多了一份孤单。所以我一直想在生活里给母亲找找爱好,来排遣我们不在家时母亲的寂寞。然而跳广场舞母亲放不开,和人聊天语言又是一个不小的障碍,生活像一个“魔咒”一样罩在我的头上,没头没尾的。
有天周末回家,我坐在电脑前写每日更新的公众号文章,母亲便把电视调到静音陪在旁边,无声无息的。我转头跟母亲说:不影响的,你可以调高点音量。
母亲调了调音量,看了一会儿,便默不作声的回房间了。
我写完,把文章推送出去,站起来伸了个懒腰,抬头的瞬间,发现母亲卧室的灯仍旧亮着,橘黄色的灯光从门缝里照射出来,暖暖的样子。
我收拾电脑的时候,母亲出来了,我问:怎么还没睡?
母亲说:每天等你发文章,看了之后才睡。
我笑笑告诉母亲:有时候推送很晚,您可以等到来日早晨再看的。
母亲没有回答,事情就不了了之,只是后来再推送文章的时候,我便会尽量提早一些。
过了几天,我打电话征求母亲的意见:周末我们要搞一期“家庭故事分享”活动,您要不要参加。
母亲很高兴的答应了,说要好好准备。随后说:昨天晚上看完你写的文章,想起了很多以前的事,躺在床上写东西写到三点。
我心里想,这老太太也挺能折腾的。怕母亲的身体受不了,我建议她白天写,母亲说:不行,晚上想起的东西,白天写的时候就忘记了,一定要马上写的,只是很多字不懂写了,模棱两可的,下不了笔。
随后又说:我给你念念?一副征求意见时的询问语气,却透着一些激动。
我说:好!我很乐意听。母亲便操着浓重的家乡话给我读了一遍。
我觉得挺有真情实感的,语言朴实、简洁又明了。只是老太太不懂独立成篇的写,而是一通到底的记录。
我给建议母亲:您可以把一个个记忆深刻的故事写成一篇一篇的文章,不懂的字就用拼音先注上,回家了我帮你填上,以后也发在我的公众号上。
母亲心虚的说:那个,我那儿行呀!是记流水账,都不是文章。
我说:多练练,回去我送你一份礼物,您多看看就会了。
利用零散时间我到书城给母亲买了秀英奶奶写的《胡麻的天空》、姜淑梅老人写的《乱时候、穷时候》以及《苦菜花、甘蔗芽》,准备回家时送给母亲,想让她在日复一日的孤单中找到些许生命的亮色。
一个电话下来,发现了母亲很想把她生活里的故事写下来的这件事,更像她秘密准备的一个礼物送给了我。
有时候,老人和小孩儿是一样的,在我们不断试着找孩子的爱好时,也不要忘了多留意老人的喜好。有一天,我们听到老人的语言里透着生命的春色与我们说起生活时,你会感受到,我们还会像儿时父母给我们礼物时一样充满生活的惊喜。
但愿母亲的这份深情的礼物,能不断的给我以陪伴、给我以惊喜,给自己以安宁充实的生活、厚重温情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