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常常说我读书读得少,他说我身为中文系的学生,应该博览群书,傲视群雄,不要一问三不知。可是我却总是喜欢思考,我对书中思想的深度和高度的追求远高于对读书数量的膜拜。我看一本书就是一本书,必须把里面的思想套路研究一遍才罢休。但是有的时候孔子的话也会突然在我脑中回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记得当初老师讲这句话的时候说过,孔子觉得一个人多学比多思考好,因为光学习不思考是枉然的,但是最起码无害,但是只思考不学习就有害了。我一想到这句话,总是像被鞭子抽到手心似的,一定要条件反射似的随手抓本书来读一读,否则真怕成了只思考不读书的害人精了。有一次我看到kindle不错,一个小设备,里面能装得下那么多书,挺适合我的,于是就买了一个,还装模作样地下载挺多书。但是我读书有个毛病,就是爱半途而废,看着看着就以各种理由不看了,所以要是有人提到哪本书,我倒是能接的上茬,但是再深入探讨,我就只能乖乖后退了。
我真觉得自己读书太少,是我当老师之后。我上学的时候就特别不喜欢老师照本宣科,或者放着ppt就开读。我要是上了这样的课,一定是能逃则逃。如果这个老师太严厉了,给逃课的学生扣课堂分,我就坐在后面几排,不是玩游戏就是背英语,反正绝对不听浪费时间的课,而且我特别讨厌那种课讲得特别烂还特别想让学生乖乖坐到座位上老实听课的老师。可是我悲哀地发现我最开始上课的时候也特别容易照本宣科,因为有课件讲课是极其容易的,但是就算你很卖力地读课件让人看起来你很认真在讲课也是没什么含金量的。不容易的是课前的准备工作。有的时候一个半小时的课里的知识点需要你看三四本书才能讲个皮毛,要是想再深入讲解,更需要查看大量资料,所以有的时候我就算知道去哪里查资料,也因为时间有限不能饱和备课。这个时候我就特别恐慌,我觉得自己要成为那个连我自己都不喜欢的老师了。所以我现在看书注重思想性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在培养看书的速度。以前我可以一本书看一个月,我记得看《围城》的时候,我还细细品味钱钟书的幽默,比如他的一句话就让我像玩弄古玩似的玩弄很久——“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往树上爬,就把后面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志”。现在我可不敢再带着艺术的眼睛去反复擦拭经典了,我总是巴不得长了十只眼睛,五个脑袋,赶紧把一本书看完,把大意记在脑子里,然后团一团整合一下,把它整理成能在课堂中使用的素材。这种功利性的阅读倒是让我学到了一些知识,但是少了一些读书的乐趣与艺术的享受。
可是书还是要多读的,虽然书跟饭似的,吃了也不见得马上就变聪明,但是不吃就有影响了。若不是必须,谁愿意几天不吃饭呢?
不过现在看书的人是少了吗?拿书作秀的人倒是多了?听说翟天临最近闹出点事。说真的,我还是挺失望的,我前段时间还把他当成是演艺界的清流呢,现在发现居然有人拿读书当糊墙纸,光顾着好看。书香不是应该由内向外散发吗?怎么把书撕了贴在外套上了呢?这社会的浮躁到底什么时候能消一消呢?还是我的觉悟太小了?不过仔细想一想翟天临学术门事件也反证了读书真的是有很大价值的。不然为什么有模有样有钱有演技的翟天临要以身涉险想混进读书人的堆里呢?可是可别背地里还骂着读书人啊。一边沾着读书人的风光,一边骂着读书人的勤奋老实,这可就不地道了。真正的读书人,那些由内向外散发谦和,敦厚,仁慈,宽容的读书人倒成了人们不屑的对象,而那些外表光鲜靓丽,内里装着能飞上天的氢气的人倒成了人们追随吹捧的对象。这社会真是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