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抛父进京一节,我一直觉得疑点重重,只因母亲过世,没人照看,便要似孤儿一样寄人篱下,那置林如海于何地呢,这是大不合情理的。林如海和贾敏夫妻二人对黛玉十分疼爱,黛玉是如海的独女,如海暮年丧妻,爱女又被贾府接走,这不是想要他的命吗?贾府为何做这等残忍之事,如海为何不反对,难道就为了两个小娃娃到贾府谈恋爱?
联系到贾雨村这个利欲熏心的人,结合第二、三、四回种种疑点,我们就能揭开一个隐藏的事实,就是林家的败落。
贾雨村因贪酷之嫌、恃才辱上遭贬,担风袖月游至维扬,做了林府西宾,长达一年之久,因黛玉体弱旷课,他便空等这学生,好像是要久做家教了,这不是贾雨村的为人,他定是一直在谋自己复官的事,绑上林如海和贾府这两棵大树才是他做家教的真正目的。
贾雨村没有背景,但他交友广泛,他和冷子兴的交往必定不是因为贾府,因为冷子兴级别太低,这点贾雨村是看得到的,所以贾雨村觉得冷子兴能成大事,想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读圣贤书获知的道理和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获知的道理不一样,贾雨村读万卷书,冷子兴行万里路,两相印证,贾雨村获益良多。从这一点看出,贾雨村所交三教九流人物不在少数。这种人生经历使得贾雨村即有不甘平庸的心,又有不甘平庸的力,他所缺的只有靠山。他朝中无人,才会被贬,想东山再起,也只欠这一个条件了。
做西宾一年,贾雨村必定不止一次的和林如海交谈,林如海对贾雨村印象极好,知其才能,晓其志向,在贾雨村想依附的时候,林如海其实也在拉拢。这种微妙的关系在林府面临危机时浮出了水面。
‘次日,面谋之如海。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但请放心。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从这段可以看出,对于贾雨村的安排,林如海早就筹划好了,而且已和贾政达成共识,不仅事情办了,还不用花一分钱,只为了抱一个家教的恩是不至于的,所以林如海有其他目的。
古时候的世宦之家,都会养一些幕僚、门客,根本目的就是为自己出谋划策,或者待其为官,能成为自己的党羽,巩固权力。
贾政的门客都是些空谈之人,混吃混喝的,所以贾雨村就是他谋了许久谋定的人选。
林如海毕竟是世勋之家,探花出身,巡盐御史,贾雨村虽有才能,还不至于让他自降身价,主动拉拢,所以他一切都是暗中进行,直到贾雨村开口相求,他才和盘托出。但如海和贾政毕竟是读死书的人,和雨村这个人情练达、世事洞明的人没法比,以至于后来贾雨村的叛变、过河拆桥,却是他们无法料及的了。
从扬州到北京走水路需四十天左右,雨村‘面谋之如海’时,贾府接黛玉的人已经安排好了,或者在路上,或者已到扬州。也就是说,黛玉进贾府早已经是定局,以单程四十天的信息传递速度,就算是骑马,换马不换人,单程至少也要七到八天,所以贾府要接黛玉的事,可能在贾敏去世前就有提及,贾敏去世后而成定局。这还不能证明一定有问题,再看黛玉进京时,是在守制期间,这就有些蹊跷了。所以综合诸多因素,林府和贾府为何不顾人伦、不遵礼制的定要让黛玉进贾府呢?
真相就是,林家出事了,黛玉在家不安全,所以只能父女忍痛,顶风而上。
插上一句,书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也和林家败落有关。就是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这两个人像扫把星一样,走到哪里哪里出事,他们去过甄士隐家,甄士隐就家破人散,去过薛宝钗家,薛父亡故,薛家中落,而他们也去过林家。
黛玉进贾府时,两个舅舅都没有见到,应该是黛玉守制期间有此行为,赦、政二人碍于公职不便相见,同时也在为拯救林府保全贾府而奔忙。
可惜林府终究还是败落了,黛玉自进贾府,直到如海去世,方才回去过一次,可以看出,林府的风波不小,黛玉无法回去,连回去小住几天都是奢望,如海大抵是在黛玉走后没多久就入狱了,而贾府没被牵连,一个原因是四大家族根深蒂固,另一个原因是林府已经做了资产转移,证据销毁。这样看来,黛玉确实悲惨,随她一起进入贾府的资产多半是被贾府侵吞了。
而贾雨村在林府的这场风波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第一个作用是为黛玉的出行做掩护,黛玉守制出行是不能外泄的,如海转移资产更要隐秘,所以贾雨村一直依附黛玉之船而行,只为掩人耳目。
贾雨村的第二个作用就是为贾府效力。林府的风波给四大家族敲响了警钟,刚好此时薛家的大公子又造了坑。
香菱案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门子为贾雨村所献之计,漏洞颇多,最后还扯上了扶乩,非常荒唐,但却处理好了,可见这事放在四大家族手里完全小事一桩,只是没有等到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人去办这件事。
金陵是四大家族的故籍,贾雨村刚上任门子便献上护官符,说明这个东西在金陵地界人人皆知,雨村的前任也定是四大家族的党羽无疑。雨村初会贾政时书中言道:‘因此优待雨村,更又不同,便竭力内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拜辞了贾政,择日上任去了。’贾政帮雨村是非常尽心的,只用了不到两个月,效率极高。说明贾政此时非常需要贾雨村,香菱案极大的推动了他的迫切。
四大家族开始并未想到冯家会那么难缠,也没有预料到林家会出事,所以刚开始对香菱案的处理方式是压,冯家人说:‘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一年的时间,薛蟠要跑早跑了,但刚开始并没有跑,黛玉进贾府第二天,王夫人和王熙凤在看金陵寄来的信时,才有唤取薛家母子进京的打算。
这就说明林家的事已经对香菱案产生影响了,为保无虞,才让薛家进京。这也说明薛宝钗进京选秀是个借口,因为进京后再也没有提起过,只是作者为了隐去林家败落的真事,借宝钗之口迷惑读者。
薛家后路已定,就剩下应天府的命案要结了,雨村的前任是四大家族的党羽,所以他断案,就会有包庇的嫌疑,为不落人口舌,必须换人。雨村就是贾政选定的合适人选。
从香菱案的处理结果看,雨村的前任一定是被四大家族的人弹劾掉的,而且罪名必是徇私舞弊,贪墨钱粮之类的,这样就能为当地人及冯家带来心理上的快感,然后雨村上任,雨村是新人,而且在外人看来和四大家族没有关联,所以他处理的结果一定是公正的。而雨村也的确办事不俗,上任就接下了案子,依法办事,该打的打,该抓的抓,树立威信,后来虽然荒唐结案,但原告却在威逼利诱下服软了。此案也就结了。
整件事可以看出,贾雨村非常聪明,表面上是贾府收用了雨村,实际上是雨村利用了贾府和林府。他总是在合适的时机出手,做西宾,做护卫,做打手,他样样做的漂亮,可以说是八面玲珑。
贾政对雨村的信任到达顶点,依我看就是雨村初进贾府的拜帖,雨村用的是宗侄的名贴。雨村有才,有志,无靠山,这都是贾政愿意收用他的必要条件,但不够充分,重要的是雨村有没有对贾府的忠心。而雨村的一个‘宗侄名贴’就把贾政的顾虑打消了。
一出黛玉进贾府,作者便埋了那么多的隐情,贾雨村,林如海,贾政几人费尽心思,终究是万事皆空,究竟是谁为成王谁为败寇呢?
不过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人不可利欲心太重,如雨村,机关算尽也只得一时威风,人亦不可空谈纸兵,如贾政,权大势盛也空做了别人的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