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闲来无聊,翻出前几年大火的《匆匆那年》。这部剧大火时,我上高中,正是复习备考的关键时期。可是这部剧还是火到了那段闭塞又压抑的时光里,同桌的男生为了自己喜欢的女孩子能看到这部剧,冒着手机被偷的危险将它丢在靠近宾馆无线网的窗台上,目的只是为了网络不中断,能把这部剧完整地呈现给自己喜欢的女孩。只是,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将那句喜欢说出口。然后,他一辈子都没有机会了。
后来班上有积极份子,在晚自习之前用电视的多媒体播放了这部剧,然后一不小心给班主任逮个正着,逼问全班人播放者是谁。大家一致沉默,老师就让每个人拿个小纸条,写出自己心中的那个“罪犯”。其实,我心底知道是谁放的,不就是那个吊儿郎当还有些让我厌烦的小混混吗?可是,我终究没有写任何人的名字。我写了三个字,不知道。
可也正是如此,班上讨论这部剧的氛围更加浓烈了。当然不包括我,因为我那时对自己的实在严苛,如今回望,那时的自己不是为了梦想拼搏的竭力者,相反,我只是麻木地为了坚持而坚持。
我的高中没有热血,没有理想,没有青春,没有爱情。所以,如今回忆,我只用两个字描述,那就是苍白。以至于多年以后,提及高中,都只会觉得,那是一段极其晦暗的时光。并不是苦与累压迫了自己,而仅仅是我听不到自己的声音,看不清自己的心。
所以我常常感怀,如果让我再来走一遭中学时代,我一定不要做一个乖学生。因为那个曾经孤独又压抑的好学生在若干年后,也依旧只是活成了最普通最无奈的样子。面对并不怎么光明的未来,煎熬于黯淡的当下,回忆起苍白的过去,顿觉人生无味。
每每看这种类型的剧,很容易被戳中泪点。从《那些年》到《致青春》到《我们的少女时代》,我几乎都会流泪。
青春片其实不能代表我的青春,但当我在屏幕面前流下泪水的时候,无一虚假。我并不是在矫情些什么,我也并没有为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而情绪波澜。我没有为任何别人哭泣,我只是在为自己哭泣。因为我的青春没被人讲述,我的青春不值得讲述。而看别人的青春,我除开用哭泣来缅怀之外,似乎再也没有其他的方式。
后来又有《最好的我们》、《夏至未至》等热播剧讲述青春的剧,可无论网上的评分如何高,网友的评论多么糟或者多么好,于我而言,都只是一场剧,一场虚诞荒芜的剧。
我哭,是在悲泣自己;我悲,是在悔恨过往。
这就是那个当年把学业当作第一任务的乖学生,后来的她并没有堕落,终究只是成了一个普通人。
若是当年,她还不会哭,她觉得哭是懦弱,她只能忍,为了自己理想中的坚持。
后来,她终于学会了哭。说实话,她哭的不好看。但不知为什么看她哭,我却会笑。
她终于也会哭了,她还是会哭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