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看了电影版本的《简爱》,很惊讶,因为我发现与我印象中的《简爱》不太一样,印象中的这本书,我把它定义为英国版的总裁言情小说(嗯,就是玛丽苏文),可是电影,我能深刻感受到不一样的东西和这本书的魅力之处。
我第一次接触到《简爱》是在初一的时候看的书。
我现在还记得当时的场景,我在我们小镇上唯一的图书馆门口,蹲在书架前捧着这本书看,是那种比较老旧的书了,封面纸张已经泛黄。我没有借走,因为借走的话,要给一元钱。我书包也没来得及放下,借着门口的阳光阅读。
应该是个夏天,因为我记得当时读到简爱与罗彻斯特先生互诉衷肠的时候,恰好有一阵凉风吹来,痒痒的,很舒服。
我花了一个下午看完了那本书,年少无知的啧啧道“不就是一个英国版的总裁言情小说吗?”此后,再无过深的了解。
那个时候读课外书,没有人与我分享,没有人和我说“诶呀,我昨天读了一本很好的书,你一定要去看呀,”也没有人和我说“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那个时候的读书,更多的是自己一个人,一个人去找书看,一个人发出这样或那样的感叹。
现在想来,终究还是少了一份乐趣和多了一份闭塞。不过倒是也让我尽情去看了很多自己想看的书,无拘无束。
《简爱》就是在当时我的一句不知深浅的感叹后,被我束之高阁了。
直到最近看了电影版的,才恍然明白,为什么这部小说能有那么高的评价,是世界文学名著。
她讲了一个很朴素的道理:什么是女孩和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相比于我印象中的小说,电影给了我人物更真实,更丰满的形象。
一个幼年成为孤儿,被舅妈抛弃,在孤儿院长大的女孩,敏感,倔强,自卑,又渴望着自由。不够美丽,不够富有,不够温柔。酸涩感隐隐约约藏在简爱的心里,像极了很多普通女孩。
从小可能不够美丽,或者不够讨人喜欢,而心里会有一些微微的苦涩感,但是随着长大,这份感觉可能会埋藏在心里,可是那种像酸菜发酵了过后的酸涩还是会时不时冒出来。
简爱就是这样的人,并且她还有过一段不太美好的童年时期,她是一个孤儿。
所以简爱在遇见罗彻斯特后,会有些排斥,会有些抗拒,但是又无法抵挡心里的爱,而又在和罗彻斯特先生强调自己是独立的,是与罗彻斯特先生平等的。
这些其实都说明了简爱内心的敏感与倔强。她害怕,害怕她与罗彻斯特先生的不平等,也在自卑。自卑自己配不上罗彻斯特先生。
而罗彻斯特先生呢?
一个相貌普通,性情甚至有些古怪的有钱人,他有过一段恋爱,可是那个女人背叛了他。他有一个妻子,可是这个妻子精神错乱,是“疯妻”。他饱受折磨十多年。
所以当简爱出现时,他欣喜若狂,后来甚至为了能够去娶她,而隐瞒自己已婚的事实。这要放在现代活脱脱一个渣男,重婚罪。所以我对罗彻斯特先生其实不是很喜欢。而且在与简爱相处过程中百般试探。
没办法呐,简爱就是喜欢这个古怪的男人。爱情里人都是盲目的。
但是简不同的是,她爱罗彻斯特先生,但是并没有失去自己。很多女孩在谈恋爱的过程中,以对方为中心,盲目的迷失了自己,将自己放在一个很卑微的地方。简爱不是,简爱她以平等的身份与罗彻斯特先生对话。尽管在罗彻斯特先生面前,她贫穷,不漂亮。所以才有了那一段著名对话。
后来,当她知道罗彻斯特先生有妻子时,伤心,绝望,愤怒,统统围绕着她,她可以选择留下,当不知道这件事,也可以选择离开。简爱的选择不言而喻。
以简爱的性格,怎么可能选择前者呢?她不卑不亢,不会因为爱情而迷失双眼。
我再爱你又怎样,我不能违反我心中的道德。我是一个独立的人,不依附于你而存在。
她离去,悲伤欲绝,却也绝不后悔。
后来的她再次回到这里时候,一切都物是人非,大庄园不复存在,罗彻斯特先生不再是当初的神采奕奕。但是他俩之间,已经无任何的阻隔。尽管罗彻斯特先生已经残疾,简爱仍然爱他,她自始至终都是爱的这个人,何关其他呢?
其实《简爱》这本书里,爱情不是很美好,女主人公也不是很美好。它的美好在于通过这俩人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当然还有作者的文字功底,将这段爱情写得美好诱人)
即使你爱的人是罗彻斯特先生,即使他的身边有英格拉姆小姐,也要抬起头颅,真诚的对自己的爱情说早安。
不过,我还是认为这是一本童话书,有着圆满的结局。
一本不太美好的童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