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科学,逸闻与传播
一则逸闻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逸闻可以让事情人性化,所以新闻报道通常以逸闻开头或结尾。
在美国,一位母亲声称其孩子患上白血病是因为住的地方离高压电缆太近,从而引发了公众热烈的讨论。
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为此花费了5年时间和500万美元来收集和研究该问题的数据。通过大量的数据以及病理研究,统计学习方法来得到结论,结果发现在白血病和暴露在高压电缆产生的电磁场之间没有任何的相关性。
从理性的角度来讲,这位母亲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当然无法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相提并论。
但从新闻传闻的角度来讲,这位母亲的言论显得比后者更加能够引发民众的共情,媒体可能会花费大量的版面和资源来报道这一事件。研究所的科学报告则发表在学术期刊上,显然受众面窄多了。
话又说回来,会去看学术期刊的人,大概也是不会相信这位母亲的话的。而相信这位母亲话的,又毫无可能去研究学术期刊。
这种案例当然不会只发生在美国,在中国,在你我身边可谓比比皆是。
朋友告诉你,多喝红糖水可以暖宫。科学告诉你,没卵用。
商家告诉你,燕窝可以美白养颜,科学告诉你,不如吃鸡蛋。
但奇怪的是,有的时候明明知道是智商税,但在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中,不遗余力的社交网络的传播中,还是忍不住去相信他们的说辞。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真理”往往不在科学家手中,而且精于社会学的人手中。
彩虹屁吹久了,也许连他们自己都信了。
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要沉迷于浮躁的表面,静心踏实学习和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