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杀死一只知更鸟》,谈人性中的盲点

杀死一只知更鸟.jpg

前段时间,甘肃一名19岁的女孩,在围观者的欢呼和怂恿下,从近30米高的楼上跳了下去。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如火的青春烟消云散,留下的是家人的悲痛欲绝,以及社会对看客麻木不仁的心寒。看了新闻我就在想,这应该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的心会坏到什么地步,才能做出那样的事情来。

这几天在看美国的文学名著《杀死一只知更鸟》,读到一段暴徒打算袭击监狱,却被一个天真的小女孩感化而退走的描写时,深刻体会到人性的复杂,并不是简单地某个标签就能定义的。

《杀死一只知更鸟》讲述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在种族歧视还很严重的时候,白人律师阿蒂克斯不顾所有人的反对以及个人安危,坚持为一名被控强奸白人妇女的黑人进行辩护的故事。本书在英美的影响力非常大,是美国图书馆借阅率最高的书,也是英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小说之一。1962年还被拍成电影上映,扮演律师的主角还借此获得了奥斯卡奖。

作者哈珀·李一生只写了这么一部小说,用她自己的话说,一生能够完成这么一部作品也就足够了。书中的“我”名叫斯库特,是律师的女儿,故事开始的时候才七岁,刚开始上小学。书中内容自是精彩纷呈,而且深刻揭示了大萧条时期美国大量的现实和社会问题,但尤为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其中的一个小插曲。

那是被指控的黑人在审判前,被转移到镇上的监狱里时,镇上的那些种族主义者要去闹事,阿蒂克斯提前知道了这个信息,便通宵守在了监狱门口。斯库特的哥哥不放心父亲,半夜和她偷偷溜出家门来看看情况。他们到达的时候恰好看到一大群人也开车赶了过去,正在监狱门口和阿蒂克斯交涉。斯库特并不知道情况已经是一触即发,那群人随时都有可能打翻自己的父亲,还以为那些是父亲的朋友,便冲了过去。

气氛并没有斯库特相像的友好,她便环视四周,想找一个熟悉的人打破一下尴尬的局面。终于她发现了自己一位同学的父亲坎宁安先生,便和他聊起了家常,说她揍过他的儿子,但又成为朋友并邀请其回家吃过饭。看坎宁安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便又和他聊起了“财产限制继承”制度,这是阿蒂克斯帮坎宁安做过的一个案子,斯库特表示这个制度糟透了,但阿蒂克斯会想办法帮他一起对付过去。

坎宁安先生蹲下身拥住斯库特的双肩,表示会把她的问候带回去,然后带着闹事的人一起撤退了。一场险些流血的惨剧就此被消弭无形。

第二天斯库特明白当时发生了什么后,很气愤地说还以为坎宁安先生是朋友,原来是个坏人,竟然差点杀了阿蒂克斯。

这跟我们小时候看电视是一样的思维,那时候总是要弄明白剧中的人物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随着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增长,才慢慢明白这个社会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非黑即白。即使是同一个人,可以在这一个时刻是好人,而在另外一个时刻是坏人;也可以在你面前是好人,但在别人面前是坏人。“复杂”才是这个社会的本质。

坎宁安就是那样的人。当时正处于二战前的经济大萧条时期,作为一名处于白人社会底层的农民,虽然贫穷,但坎宁安家里的人从来不拿别人的东西,也不欠任何人。阿蒂克斯免费帮坎宁安先生做了律师咨询,坎宁安就拿自己地里的特产作为报酬,送出农产品的价值都超过了律师费。

“昨天夜里的坎宁安是暴徒之一,但他仍然是个人。在南部的任何一个小镇上,每一伙暴徒都是由你认识的人组成的--这让他们显得很不传奇。”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每个人都有两面性,待在监狱里的那个罪犯,很有可能就是之前每天热情和你打招呼的人。

更不传奇的是,“一个八岁的女孩就唤醒了他们的良知。”不仅如此,斯库特还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后来在审判黑人时,坎宁安的人投了无罪票,虽然这并没有改变最终结果,但也历史性的把几分钟就能定论的宣判,延长了好几个小时。

所以很难给坎宁安这样的人贴上一个标签。如果说其有着知恩图报的农民淳朴,却能纯粹是因为看着有人为黑人辩护不顺眼而去监狱闹事;如果说其是彻底的种族主义者,却能由于一个小女孩的天真而成为镇上少数几个愿意为黑人说话的人。

或许用阿蒂克斯的话来说更贴切一些:“他只是和我们其他人一样,有自己的盲点。”

没错,是盲点。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我们自己,都会有这种性格上的盲点。其实在心理学上,盲点为什么产生可以有很多科学的解释。比如说有名词叫路西法效应说的就是:善恶之间只有一条细细的红线,好人也有可能在社会情境的影响下成为恶魔。

该效应源于一个著名的监狱实验:身心健康的大学生,被随机分为狱卒和犯人两组,接着被置身于模拟的监狱环境。实验开始后,受试者便强烈感受到角色规范的影响,努力去扮演既定的角色。到了第六天,原本单纯的大学生已经变成残暴不仁的狱卒和心理崩溃的犯人,由于情况演变得过度逼真,原定两周的实验不得不宣告终止。

还有一个关于冷漠的故事,相信你已经在大量的书籍或者故事中读到过,这是在纽约发生的真实案例:在半个小时内,38名皇后区令人尊敬的守法公民眼睁睁地看着凶手在丘园3次追逐并刺杀同一个女子,有两次他们发出的声音和卧室里突然亮起的灯光都让凶手吃惊地停下来,但每一次他都返回去,找到她并且刺杀她,整个过程没有一个人报警。

无论是好人变成坏人,还是守法有道德的公民变得冷漠,都是在情境的影响下出现了盲点。或许本质上他们并不是那样的人,甚至还有可能是个很高尚的人,但人类大脑活动的机制,总会有各种我们知道或者不知道的机制在影响着判断和抉择,有时候做出很不理智的事情来。

回到女孩跳楼路人起哄的事件,类似的还有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之类,虽然其并不是孤例,但我们看到更多的还是有爱的那种。有奋不顾身的快递小哥徒手接住从楼上掉下来孩子,有齐心协力的司机为开往医院急救的汽车让出生命通道,有成千上万的网友在网上爱心传递。那一刻,每个人都化身为善良的天使,成为愿意为这个社会贡献一份爱心的那一个。或许其中就有那个在这次围观中冷漠的群众。

但并不是说因为是盲点的原因就可以谅解或者恣意妄为,每个人还是应该为自己的不理智付出代价,遭受对应的惩罚。只是理解了情境对人们思维以及行动的影响力量,就有机会有效引导去弘扬善良的力量。

我还是喜欢《杀死一只知更鸟》这本书名的寓意:“知更鸟只唱歌给人听,什么坏事也不做。它们不吃人们园子里的花果蔬菜,不在玉米仓里做窝,它们只是衷心地为我们唱歌。记住,杀死一只知更鸟就是一桩罪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711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932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770评论 0 33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799评论 1 27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697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69评论 1 27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35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00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53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90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31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20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10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9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27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330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904评论 2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