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的思维素养
读第63条《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有感
莱州市文峰中学 程挺模
根据不良的教学现象,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这是苏霍撰文的一贯风格,我们是比较熟悉的。然而,我发现比较有意思的是,有很多文章是可以倒叙来思考和理解的,这篇建议就是如此。
在文章中后部分,我感觉非常有道理的第一句话是:“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的脑力劳动的一面镜子,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学的成果是来自教的设计,教的设计是依据学的实情,怎么样?很辩证也很融合的吧。这是关于教师备课要具备的基本素养。
倒着来看,还有第二句话也不错的:“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感觉出课的发展的逻辑,使课的结构服从于思维的规律性”。严格一点说,使课的结构服从于学生认识思维的规律性,教师是要创造性地做出调整计划的,这是教师授课过程中的灵活性调整,此为我们现在常说的“以学定教”策略。
继续再往前看,还有第三句说得更好:“教师的真正的思维素养,就在于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就能找出一些工作方法和形式,使他能够看见学生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翻译成大白话,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应该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这是“以学定教”的基本原则。
倒回到开头部分,还有第四句的一个总论:“在学习新教材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应当看出和想像出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怎样进行的,学生是怎样感知教师叙述和讲解的东西的,以及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这是师生教与学的互动性和交融性,预示着教师要站在学生角度去设计问题和质疑问题,这是“以学定教”的总要求。
把苏霍以上四句话合起来,我想,这就是为师者“以学定教”要具备的思维素养。虽然,在苏霍那个时代,还没有“以学定教”这个词儿。
关于第一句话语,所谓“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的脑力劳动的一面镜子”,我们是有体验的。苏霍在文章中围绕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发展抽象思维等方面,提出了教师备课的建议,要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学会独立思考 ,把感性知识升华为理性知识,这样,教师的脑力劳动才有效地周转成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关于第四句的总论,即为“教师应当看出和想像出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怎样进行的”,我们课前备课也是要备学生和揣测学生的,课堂授课也是经常与学生在互动对话和活动展示中来感知学生思维的,通过点拨和点评来推动学生认识不断进步的。这一点,我们也是有体验的。
如果说,第一句和第四句属于是“以学定教”基本要求的话,那么,第二句和第三句则是“以学定教”的课堂动态调整了,这是比较难把握的策略或技巧,也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体会的地方。
今天听了一节《判断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的数学课。因为上节课学了勾股定理,属于是由图形到数值的认识,这节课是一个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判断,变成了从数值到图形的认识,这是数形结合思想的正运用和逆运用。教师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勾画三角形开始的,提供的三边数值分别是3、4、5,6、8、10,5、12、13,画完后让学生观察这些三角形的特点,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发现规律:只要满足a2+b2=c2,那么三角形即为直角三角形。到这里,课的发展是符合认识逻辑的。接下来,教师的点评处理则是让课堂结构服从于思维的认识规律。教师改变直角顶点为A,此时勾股数变成了c2+b2=a2,那么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打消了一部分学生只看符号语言,不看对应图形的教条想法,勾股数的内涵就活化了,这就是教师基于学生可能有误解的一个创造性的设计。完后,教师结合图形和勾股地理,又从正反两个方面,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系统性说明了从形到数、从数到形的判定规律,让学生的思路得到全面的系统性的提高。这个数学例子,我是用来说明教师“能感觉出课的发展的逻辑,使课的结构服从于思维的规律性” 。
上周听了一节《平面镜成像》的物理课。课堂也是挺有特色的。课堂导入是复式的,先是播放“加菲猫照镜子”的视频,调起学生课堂精神;再是设计一个“吹不灭的火焰”小魔术,引发学生疑问,从而导入新课。接着,通过学生猜想平面镜成像特点,通过探究实验,发现平面镜成像规律,教学过程很是顺利。实验结论之后,教师的课堂亮点是出示了几个反思性的问题:用一张白纸能不能挡住“虚像”?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的好处是是什么?太厚的玻璃板会出现什么现象?在学生的探究实验任务完成后,教师的这些问题让学生认识又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对这个探究实验的拓展性认识有了更为全面的思考。最后,课堂结束时,师生总结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等大的虚像,物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物像的连线跟镜面保持垂直,物像关于镜面是对称的。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教师在总结物理规律之后,送给学生这样一句勉励的话语: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意为做人不能务虚,要务实,以实为本,本立而道生。在学习自然规律的同时,还渗透了人文的教育思想,应该说是非常好的育人点评。这个物理例子,我是用来说明教师“能找出一些工作方法和形式,使他能够看见学生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
刚才,我说的是教师设计课堂,驾驭课堂与学生认识同步的思维素养。此外,苏霍还建议要做好课堂上的“反馈联系”的做法。比如,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书写、画图、测量、练习、表达等等,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随时对教学安排做出调整,使教学设计服从于学生的认识思维。在反馈联系这一点上,苏霍推荐了利用草稿本的做法,这种草稿本是学生用来反映自己的思路的便写簿,它可以代替黑板让所有学生进行思考,并把思考过程表现出来,同时也暴露出学生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随时调整教学策略。今天,我们所用的“草稿本”已经变成了“导学案”、前后黑板和侧板,甚至是触摸式电视白板,通过学生展示可以借鉴他们好的做法,也能及时矫正他们存在的问题。关于草稿本的具体作用,苏霍在第12条《怎样使检查家庭作业成为学生有效的脑力劳动》中有过详细描述。
“以学定教”的思维素养,在苏霍看来,“占据教师的注意中心的不是自己的思想,而是学生。在自己所做的事情跟所收到的效果之间有着怎样的依存性?”这样的观点,也正是我们的教学之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