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工作
今日职场奇葩说话题,你是倾向 “ 努力找一份你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是努力喜欢上你现在做的工作?”
表达观点不少于500字(尽量在500字左右讲清自己的想法),完成的同学陆续发到群里(可阐述自己观点或就对方观点进行回辩),最终由师北宸老师综合大家的意见,评选出每周最“奇葩”观点。
静晓
【努力找一份你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是努力喜欢上你现在做的工作?】
我的观点是,与其要克服自己内心许多的障碍去喜欢上你现在做的工作,不如在最开始就努力找一份你自己喜欢的工作。
理由如下:
(1)努力喜欢上现在做的工作,本身就是很难的一个过程。既然论题是“努力喜欢上”,说明你的内心原本是不爱这份工作的。就好比让一个姑娘嫁给一个你不喜欢的人,然后婚后才去努力喜欢,不排除可能后来经过一些事情后会变得喜欢,但那跟一见钟情、发自内心的喜欢差别还是很大的。这样的结合,在一开始就注定要付出更多的艰辛,而且结果不好预测。
(2)努力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更容易出成绩。努力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本身也不容易,幸运的人能较早发现自己的兴趣点,不幸的人却真的兜兜转转还是不知道要干嘛。但一旦你找到了你喜欢的工作,你会自发调动自己所有主观能动性去做好它。其中的专注度、投入度和工作中的情绪,跟努力喜欢上的那种工作,是完全不同的。当一个人持续地投入精力去做好一件事,他取得好的成绩也指日可待。即使没有取得,他的内心也是充盈的,无憾的。
结论: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那你就做好现在手中的工作,同时打开视野,去一点点确定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想法,直到它渐渐明晰;如果你已经在从事的恰好是你很喜欢的,那就恭喜你,毕竟这个世界上像你这么幸运的人并不多。
本期点评
李理:
选择静晓的文章
吴军曾经在他的《硅谷来信》的结束语中写过一段话,他说,对于一个作家来讲,写长文并不难,但是写一个内容紧凑的短文,倒是更花工夫,因为多了一个删除字句的过程。
我在高中的时候写日记,刚开始写不出来,后来是越写越多,我便开始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挺厉害的,一口气可以写出那么多字来。
现在看来,能够用精炼的话语,将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这才是真正的本事。
所以,篇幅过长的几篇,我看过觉得都稍显啰嗦,完全可以更加精减。
这篇文章,从“努力”上面切入,然后展开,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在最后都做了相应的总结,做到了有始有终。
有一些文章,像叙事一样从头到尾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我不太推荐这种格式,即使是人生的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感悟,也可以提炼成不同的观点,分别进行阐述。
师北宸:
选择静晓的文章。
原因:扣题,且有自己明确的观点。
静晓的文章一上来就明确观点,并在后面两个小点中,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而且还尝试去举例子「就好比让一个姑娘嫁给一个你不喜欢的人,然后婚后才去努力喜欢」去论证自己的观点,有专业态度。
写文章,无论500字,还是5000字,一篇文章只讲一件事情,围绕一个主题。很多人的文章拉拉杂杂写自己的经历、感悟,但与题目无关。选这篇文章的最主要原因是它很好地扣题了。职场奇葩说是一个游戏,有游戏规则,在这个游戏规则下,要遵循它,并努力做好它。
(另外两篇不错的是吴蕾和程艳平,在这里提一下,以示鼓励。)
第二篇 顺境&逆境
今日职场奇葩说话题,你是倾向 “ 你认为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还是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表达观点不少于500字(尽量在500字左右讲清自己的想法),完成的同学陆续发到群里(可阐述自己观点或就对方观点进行回辩),最终由师北宸老师综合大家的意见,评选出每周最“奇葩”观点。
小白
【你认为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还是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我认为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不管在顺境还是逆境中,成长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良好的环境可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恶劣的环境不利于人的成长。
前阵子有个新闻,在今年的高考中,北京文科状元熊轩昂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一句话: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农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这种东西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是能比他们走很多捷径。拥有良好的家庭条件以及良好的教育,这种得天独厚的顺境,给了他成长很大的发展空间,不仅成绩好,格局也比同龄孩子要大很多。
试想一下,如果他出生在一个母亲整天打麻将,父亲整日酗酒,父母动不动就吵架,街坊四邻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这种环境会有利于他的成长吗?显然不会。他可能因为家里整日乌烟瘴气而无法认真学习,可能因为邻居的影响,他也会常常为了一些小事锱铢必较,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能保持好的心态,不沾染这些坏毛病就算很不错了,何谈好的成长?更不要说还能有这种格局与三观。
成长是一个过程,不管是处在哪个年龄段上的人都会经历的。在顺境中成长,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我们能借助这些有利因素,快速成长。而在逆境中,绝大多数人想的都是如何摆脱逆境,而不是如何在逆境中成长。
本期点评
本周最佳辩手:小白
李理:
1、这三篇文章,我推荐小白的回复,我觉得他比较完整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并给予了正反两个事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2、在我上学的时候,世界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直到工作以后,我才慢慢转变了这种想法,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就像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一样。
再回到本期主题,本期主题也是提到了一个“更”字,那么可能说明这个问题多半是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提出问题的人可能也是想传达这样的一个观点,就是结论本身无对错,只是你认为哪种成长环境更好一些。
所以,我们给出的任何结论,尽可能也是抱着探讨的心态去思考,这样可能就不会出现那种比较绝对的字眼。
3、我个人不太喜欢在这种议论文中出现很多反问句,我可能更倾向于摆事实讲道理。如果作者文章里面夹杂很多的反问句,感觉像是在发泄自己的某种情绪,文章整体显得不够稳重。
师北宸:
本期职场奇葩说选择小白。如果小白这篇放在前面两期,也可以当选最佳。
理由:
1、几期下来,有心的人可以发现,用一个微型金字塔结构就可以完成一期500字的辩论:1)观点,2)讲1-2个故事;3)再总结一下。小白的短文,是极好的典范。在故事上,选取了真实、鲜活的一正一反两个示例对照,自然让人接受了她的观点。
2、要去论证一个观点,讲道理不如讲故事。本期另外两篇在特别努力讲道理,遗憾的是没有小白讲两个小故事好看,让人信服。你特别特别努力把道理讲清楚,结果却不好。所谓写作,方法对了,事半功倍。
3、这篇小短文很精彩,以后职场奇葩说都能这么去论述,一定很好看。真为小白的进步感到高兴!
第三篇 个人命运
今日职场奇葩说话题,“个人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还是社会手里?”
表达观点不少于500字(尽量在500字左右讲清自己的想法),完成的同学陆续发到群里(可阐述自己观点或就对方观点进行回辩),最终由师北宸老师综合大家的意见,评选出每周最“奇葩”观点。
静晓
【个人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还是社会手里?】
我的观点是:个人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雅典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说过这么一句话,“天绝不助不愿作为的人”。哲学家培根也说:“一个人的命运主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个体,虽然由于固有阶层的不同可能先天会有资源占有上的差距,但并不代表你出生的阶层就注定了你的一生,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奋斗实现了命运的华丽转身。
社会大环境本身就是我们普通人无法改变的,我们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自己。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农民出身的他各方面都没有好的条件,但就是因为自己不甘心,连续考了三次才终于考上北大,这才为他后来创办新东方提供了可能。假如他一开始就服从了命运的安排,不去努力奋斗,那就不会有现在英语教育界赫赫有名的新东方了。
相反,假使你最开始就受到上天的宠爱,占尽一切社会优质资源,但就此放弃了个人努力的话,你也不会有一个成功的人生。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古代的“纨绔子弟”,如今的“富二代”,虽然不排除会有成功人士,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都听到的都是负面消息。按理说社会对他们已经够优待了,为何他们还是打了一副烂牌呢?原因就是个人不作为!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无法左右社会环境,但我们可以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之下,通过个人的努力左右自己的人生。努力了不一定会变得更好,但不努力,一定不会变好。
本周最佳辩手:静晓
李理:
本期的12篇回复当中,我推荐静晓的回复。
万维钢老师之前解读过的一本书,名字叫《成功与运气:好运和精英社会的神话》(Success and Luck: Good Fortune and the Myth of Meritocracy),书中列举了很多关于“运气” 对于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
假设现在有两个人,A和B的天赋、努力程度和见识水平完全一样,但是A的运气比B好一点点,大约好5%吧。那么请问,假以时日,A的个人收入会比B高多少呢?也是5%吗?那就大错特错了。更合理的答案是 500% ,甚至更高。
如果有A和B两种同一类型的产品,A的性能、价格综合起来比B高5%,那么请问A的销售额会比B产品高出多少?答案不是5%,也不是500%。而是A将占有全部市场,B将出局。因为今天的市场是一个胜者通吃的市场。
作者甚至引入了大规模的统计,发现加拿大职业冰球运动员,有40%是出生在一月、二月和三月,只有10%出生在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为什么?因为他们小时候参加少年冰球队选材的时候是按照年龄分组,而早出生的孩子在同一年龄段有整整一年的身体优势。
经济学论文署名,一般把所有作者按照姓氏的第一个字母排列,那些第一个字母在字母表中越靠前的助理教授们,通常会越早被提升为正教授。而针对心理学教授的统计就没有这个现象,因为心理学论文署名不按字母顺序。
也就是说,初始条件好一点点,最终结果不是按比例也好一点点,而是很有可能不成比例地把初始优势放大很多很多。
如果是这样,运气在人生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那么我们难道就什么都不去做,而是坐等着天上去掉馅饼吗?显然不是这样的。
运气能够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是,这是一场高水平的竞争。也就是说,在大家都拼到了极高的段位的情况下,运气好的人更有可能会成功。就像前面提到的被选中的职业运动员和晋升的教授,没有先前自身的天赋和努力,你可能连入选的资格都没有,更不要谈未来更高级别的晋升了。
另外,静晓同学提到了俞敏洪,俞敏洪曾经提到过,自己当年数学特别差,高考数学最高分没超过14分,好在当时数学成绩不算在高考总分里面,俞敏洪才得以考上北大。他自己也在某次节目中坦言,如果说当年高考数学算入高考总分的话,他现在一定是一个农民,因为绝对考不上大学。考上北大,当然和俞敏洪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是里面确确实实也夹杂着一些运气的成分。就像静晓同学所说的,努力了不一定会变得更好,但是不努力,通常一定不会变好。
师北宸
我也推荐静晓,原因李理已经讲得非常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