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小安最近遇到困境,去年有一个大家不愿意做的case,领导说只要拿下这个case,我向大boss申请给你升职加薪。后来小安加班加点完成了,可是半年多过去了,小安依然没有升职加薪。问起领导,领导只说他给大boss提过这件事。现在小安又遇到了类似的事,另一个同事因为老公的工作升迁到另一个城市而申请辞职了,领导对小安说,你先把她的工作暂时接下来,等忙过了这阵,我向大boss申请配人。小安很为难,还能相信领导吗?
生活中像小安领导这样的人不少见,他们为了达到目的许下承诺,目的达到了,却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他们称之为缓兵之计。好一个缓兵之计,表面上看,他们没有付出任何成本就做成了事情,似乎是占便宜了,实际上,这是一件双输的事情,没有兑现承诺这件事给双方都带来了伤害。
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史蒂芬.柯维博士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情感账户”,所谓情感账户,储存的是增进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信赖”,也就是他人与你相处时的一份安全感。增进情感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信用、仁慈。反之,粗鲁、威逼、失信、等会降低情感账户的余额,到最后甚至透支。越是持久的关系,越需要不断地储蓄。同事、朋友、夫妻无一例外。
守信是一大笔储蓄,背信则是庞大的支出,代价往往超出其他任何过失。一次严重的失信使人信誉扫地,再难建立起良好的互赖关系。不仅如此,没有兑现承诺的人在心里会有隐隐的内疚感,即便是对神经大条的人,即便别人没有追究他的承诺,这种内疚感也会消耗他的心理能量。有人会通过做点别的事情来弥补自己的失信,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好的名声比起一个好名声更容易获得,而且更难以摆脱。仅仅一次的说谎就可以毁掉一个人“诚实”的美誉。坏事总是比好事更有影响力,而且影响更持久。
一个没有兑现的承诺对被承诺方的情绪打击在所难免。曾在戴维.迈尔斯所著的《社会心理学》这本教材中看到过杰夫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九岁的杰夫患上肝癌时,他的医生感觉很糟糕。但是杰夫还是很乐观。他决心长大要当一名癌症研究专家。一天杰夫兴高采烈,一个对他的病例很有兴趣的外地专家在一次跨国旅行的途中,计划停下来看望他。杰夫有那么多话想要跟这个医生说,并要给医生看他自患病以来记得日记。到了期待已久的那一天,浓雾笼罩了杰夫所在的城市。医生的飞机改变航线飞向了另一座城市,从那里医生飞向了他的最终目的地。听到这个消息后,杰夫无声地哭了。第二天早上,他感染了肺炎且高烧不退,虚弱地躺在床上。到了晚上,他进入了昏迷状态。第二天下午他离开了人世。
没有希望还可以创造希望,哪怕这个希望是个幻想。可是希望的破灭比没有希望的伤害更大,更令人沮丧。别人没有兑现承诺,让自己的希望破灭,会失望会难过,对成年人来讲,也许还可以吃一堑长一智,认识到世界有糟糕的时候。但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可估量,他们也许很难再真诚地相信世界,认为自己也可以为达目的言而无信,而这样不可避免会造成更多的伤害,对自己对别人。
承诺是用来兑现的,如果不能兑现承诺就不要轻易许诺。改变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种,从自己做起,信守承诺就是其中的一种,它不仅仅是为了减少伤害,更重要的是让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