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来形容农历腊月十二日这天,再恰当不过了,可我70多岁的老父亲就在这样清冷的早晨独自出了门。
父亲顶着凛冽的寒风和纷飞的雪花,举步维艰地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踩得皑皑的白雪咚吱咚吱地响。他要赶赴到30多里开外的大舅妈家,他要参加我大舅的五七祭奠仪式(亡者逝后第35天的忌日)。
大表哥(大舅的儿子)担心父亲摔跤,提前在微信里劝告父亲:不用莅临现场。可我父亲思前想后,总觉得心中有条过不去的坎,他感到愧对我已故的大舅,愧对我已故的母亲,愧对我家乡的俗礼。于是他汗流浃背地赶到了现场,于是他心情舒畅了很多,似乎还看到了大舅和母亲在九泉之下的笑意。
虽然父亲老了,很多东西都争取不来了,可很多东西他还在顽固地坚持着,尤其是家乡的传统习俗和礼尚往来。
记得我还小的时候,每到春节前昔,父亲就拿出一个小本子记下春节要拜访的亲人名单,先从长辈到平辈;再从亲兄妹到堂兄妹;最后到表兄妹,一个户头都不落下,然后到镇上备礼物。如此这般每年照做,早早送礼拜年。
接到父亲礼物的亲人们,个个笑容满面,亲热至极。有的亲戚有回礼,有的没回,还有的从来不曾回礼,但父亲从不计较,每年照例去拜访。为此,母亲有时会愠怒于父亲,可父亲总是劝母亲:“‘亲戚门口一块榻,你一来我一搭’,如果过春节都不走动,这亲戚的门就断了。”
“天旱无露水,老来无人情”,是不知道在家乡流传了多少年的谚语。可父亲好像年龄越大越看重这份人情,从来不拖不减。
父亲不仅对自己的同胞姊妹讲究送礼,就连对晚辈们也从不吝啬,家族里孙子辈的孩子有考大学或结婚的,他都备上一份薄礼,然后租车前去送祝福。对于主动给父亲送礼的人,父亲更是不让人家吃亏。
记得有次父亲在路上遇到了他曾教过的学生,学生为了感恩父亲当年的教诲之恩,特意封了一个大红包以示感谢,可父亲总觉得受之有愧,于是便找机会将红包转赠给了那位学生的母亲。
还有一次,一位常年在外的朋友来看望父亲。父亲很是感动,家里底子薄,拿不出像样的东西感谢人家,父亲竟然在炎炎夏日里连续3天窜乡挨家挨户收买鸡蛋,以还此人情。
父亲一辈子讲礼、行礼,但他从不巴结权贵,也不趋势近利,只在亲戚朋友中尽自己的本份,做光明磊落的事。因此,他一直都受乡亲们的尊重与爱戴,我们作为他的子女也受了益。
记得20多年前的一个冬天,我从外地打工回家,到镇上的时候已经是黄昏。那时村里交通不便利,又没有方便的手机联系家中亲人,我一个人独自走在熟悉又陌生的家乡简易公路上,想着还有十多里的山路要走,心里很是害怕。
这时一辆摩托车从我身边掠过并停了下来,车上似曾相识的青年男子笑着对我说:“你是昌老师的女儿吧?我认识你,我听你父亲说你今天回家,我一直在等你呢,来!上我车,我送你回家!”
到家后,我拿钱给男青年酬谢,可他怎么也不肯收,一直只说:“你父亲是个好人!我帮他把女儿安全送回家是应该的,是谢他老人家对我的恩情。”然后就转身消失在夜暮里。
原来长辈们积的恩德和结的善缘,也是在为自己的子女储蓄财富啊!
现在父亲确实老了,而且只是个地道的农民,除了政府的一点养老补贴和我们子女的一点赡养费外,再无其它收入来源。有时我也想开导父亲,劝他别太在乎礼节,别太在乎别人的眼光,但我改变不了他根深蒂固的思想,更多的时候是顺从老人家的意思。
父辈中有陆续离世的亲人,每每接到消息后,再忙我也要千里迢迢赶回家中参加丧礼,以示对逝者的尊重和对亲属的安慰,更是顺从父亲的意思。我想,这就是我对父亲的孝顺与感恩了。